南木林镇位于南木林县中西部,四周与秋木、卡孜、达那、甲措、谢通门等交界,辖区面积3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15.23亩,人口1340户7797人。镇政府驻地仁欧村,海拔4000米左右,毗邻县城,镇政府住房面积450平方米。
“南木林”藏语意为“全胜洲”。在吐蕃王朝时期称为“扎西孜”、“湘”,清朝初期改称“南木林雪”、“朗”、“朗告岭”,后来达赖嘎厦政府于此设立宗政府,故又称“南木林宗”。1960年成立南木林区,下辖南木林、达那、岗巴、米洳、白玛当、吹乡等6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设为单列乡,直接隶属南木林县人民政府领导。管辖原南木林区的南木林乡、岗巴乡、米洳乡。1989年3月撤销乡政府,改建镇政府,管辖范围不变。1999年8月,撤销原单列乡白玛当乡,将其区域合并入南木林镇。至2000年,南木林镇管辖仁欧、雪堆、嘎布、岗巴、孔阿、卡娃、米洳、白玛当、多龙、岗嘎、吉龙12个村委会。 南木林镇地处湘河流域中心地区,全镇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冬小麦、青稞、豌豆、油菜的种植,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镇。近几年农牧民群众积极引进蔬菜种植技术,积极向外输出劳务,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副业收入和现金收入。2000年,全镇粮油总产量7986332斤,牲畜存栏数29692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10077935元,人均收入991.19元。 南木林镇政府处于毗邻县城的特殊位置,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接各乡的交通枢纽。镇内有历史悠久的自治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湘河铁索桥,有1992年修建通车的湘河公路大桥,有1995年扩建总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拉岗电站,2000年6月峻工的装机容量为150千瓦的南木林镇提灌站,尤其毗邻镇政府的南木林县城,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大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修建有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汉式风格的建筑物,有银行、医院、邮电、学校等公共设施。城市布局已初具雏形,城市设施已较为齐全配套。 |
秋木乡位于南木林县西部,周边与多角,南木林镇、谢通门县、日喀则市、卡孜乡交界,乡镇府驻地别多村,距县城14公里,镇府建筑面积为380平方米,辖区面积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98.33亩,人口406户2515人。
“秋木”藏语意为“地形向内收缩”的意思。在历史上曾有“群模”、“曲木”等名称。1960年,建立秋木乡,隶属多角区。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多角区的秋木普、秋木乡合并组成秋木乡,归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2000年,全乡辖别多、扎林、敏国多、班宗、奶莎、扭西、藏东、敏国普8个村民委员会。 秋木乡地处湘河西侧,地形梭长,向内收缩,海拔3940米左右,土地肥沃,气候潮湿宜人,适宜冬小麦、青裸、豌豆、油菜等农作物生长。除藏东、敏国普两村以牧业生产为主外,其余各村以农业生产为主。2000年,该乡粮油总产量3159388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547195元,牲畜存栏数14384头(只匹)人均纯收入1102.02元。 秋木乡农田灌溉设施基本上属于自流灌溉状况,草场面积500亩,草场潜力较好。2000年,秋木乡建有完全小学一所,学校建筑面积1151平方米在校生380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1.94‰。建有乡卫生院、太阳能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等基础设施。 秋木乡分布有野鸭、野羊、野鸡等野生动物。其中尤以野鸡数量为最多。。 |
卡孜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乡政府驻地卡孜村,距县城16公里。政府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周边与艾玛、多角、秋木、南木林、达那等乡(镇)相邻。全乡辖区面积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7.73亩,人口832户5591人。
“卡孜”,藏语意为堡顶。1960年成立卡孜乡人民政府,隶属多角区管辖。1988年由原卡孜乡、普鲁岗乡合并组成单列卡孜乡,归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2000年,全乡共辖卡孜、夏角、普、墨星、康马、孜拉、鲁东、聂扎、普鲁岗9个村民委员会。 卡孜乡紧靠湘河东岸,平均海拔3950米左右,地势开阔平坦,土层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乡,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青稞、豌豆、油菜、土豆等。2000年,全乡粮油总产量7629720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01544元,牲畜存栏数22467头(只匹),人均收入1032.5元。 卡孜乡地理位置较好,处于南木林—日喀则的公路沿线,交通较为便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卡孜乡根据交通条件优越的特点,大力发展个体运输业,现该乡运输业已成为全县运输业最好的乡之一。据统计,1995年卡孜乡共有拖拉机101台。运输业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生活机遇,更促进了农牧业的迅猛发展。教育事业方面,2000年,卡孜乡有完全小学1所。学校建筑面积3195平方米,在校生77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2.57%。水利水渠设施配套,1997年完工的卡孜水渠干渠总长8700米,支渠三条总长9000米,实际灌溉面积6638亩。 卡孜乡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国家保护动物,如黑劲鹤、獐子、雪鸡等。一般动物有旱獭、野鸭、野羊等。。 |
多角乡位于县的西南部,东与卡孜乡接址,西与日喀则市交界,北与秋木乡相邻。乡政府驻地多角村,距县城22公里,政府建筑面积648平方米,全乡辖区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24.67亩,人口685户4951人。
多角,藏语意为“讲径”。1960年建立多角区。1988年撤销区公所,由原多角乡、昌木乡、重堆乡合并组成单列乡。现辖有多角、冲堆、洞祖、央、康莎、娘木、仲莎、昌木、扎西孜、仲康10个村民委员会。 多角乡紧靠湘河一侧平均海拔3930米,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全乡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裸、冬小麦、豌豆、油菜等。2000年,该乡粮油总产量6874728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512613,牲畜存栏数20637头(只匹)人均收入1017.76元。 多角乡各项事业发展较多。1995年,该乡水渠总长4105米,灌溉面积5900余亩,网围草场面积3780亩,当年造林700余亩。1997年建成完工的冲堆水渠干渠总长10400米,支渠2条总长3520米,灌溉面积1500亩。2000年该乡建有乡完全小学1所,乡卫生院1所,乡信用社1所。其中乡完全小学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在校生3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0.39%,另外,该乡还建有太阳能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等基础设施。 多角乡人杰地灵。历史上第六世班裸班典益西就出生在此地,他是第一位到北京的西藏佛教领袖。当时,六世班禅班典益西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抵抗英帝国的侵略,加强了藏族人民与祖国大家庭中其它民族的和眭团结,为西藏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角乡少量分布有黑劲鹤、白鹤等珍稀动物,而且有丰富的鱼类资源等。。 |
秋木乡位于南木林县西部,周边与多角,南木林镇、谢通门县、日喀则市、卡孜乡交界,乡镇府驻地别多村,距县城14公里,镇府建筑面积为380平方米,辖区面积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98.33亩,人口406户2515人。
“秋木”藏语意为“地形向内收缩”的意思。在历史上曾有“群模”、“曲木”等名称。1960年,建立秋木乡,隶属多角区。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多角区的秋木普、秋木乡合并组成秋木乡,归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2000年,全乡辖别多、扎林、敏国多、班宗、奶莎、扭西、藏东、敏国普8个村民委员会。 秋木乡地处湘河西侧,地形梭长,向内收缩,海拔3940米左右,土地肥沃,气候潮湿宜人,适宜冬小麦、青裸、豌豆、油菜等农作物生长。除藏东、敏国普两村以牧业生产为主外,其余各村以农业生产为主。2000年,该乡粮油总产量3159388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547195元,牲畜存栏数14384头(只匹)人均纯收入1102.02元。 秋木乡农田灌溉设施基本上属于自流灌溉状况,草场面积500亩,草场潜力较好。2000年,秋木乡建有完全小学一所,学校建筑面积1151平方米在校生380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1.94‰。建有乡卫生院、太阳能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等基础设施。 秋木乡分布有野鸭、野羊、野鸡等野生动物。其中尤以野鸡数量为最多。。 |
艾玛乡位于县境南部,地处湘河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处东岸。南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日喀则市隔江相望,东靠茶尔乡,西接卡孜乡,北邻达那乡。全乡平均海拔3830米,辖区面积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17.46亩,人口1259户8539人,乡政府驻地恰热村距县城50公里,日喀则地区驻地38公里。政府建筑面积为630平方米。
“艾玛”藏语意为“哎呀!在这样一个地方”。曾用名“野马岗”。1962年1月从原日喀则划归南木林县,设立艾玛岗区。1980年撤区公所,在原区辖扎西乡、恰热乡、山巴乡、普鲁乡的基础上合并组成艾玛乡,归县政府直接领导。1999年8月,撤销原单列乡孜东乡,将其区域合并入艾玛乡。2000年,艾玛乡辖恰热,龙穷、德、拉布、阿营、德庆、吉吾、山巴、夏嘎、由西、夏麦、拉尊、达厦、奴堆、雪奴15个村民委员会。 艾玛乡气候温暖湿润,属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沙谷气候,年平均气温6℃以上,年降雨量430mm左右,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雨季相对集中,无霜期长,而且该乡地势开阔,地面较平坦,耕地大部分为河滩地,土层厚,水源充足,灌溉设施齐全完善,土地综合肥力水平较高,适合青稞,冬小麦、豌豆、油菜、土豆等农作物的良好生长,是具有明显区域性气候特点的纯农业乡,是本县经济开发的中心区域。2000年艾玛乡粮油总产量9076058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591257元,牲畜存栏数32105头(只匹),人均收入1445.5元。 1990年,艾玛乡被列为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综合开发区之一,拟将开发区建成现代化的草畜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开发区辖6个行政村550户3430人,1683个劳动力,土地面积1454万亩。从立项至1994年,艾玛开发区共完成国家投资225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39万元,农民义务投入投资折合人民币119万元,完成主干渠一条,长20.2千米。支渠7条,总长23.6千米交叉建筑物17座,新修支渠40条、总长60.32千米修筑乡村道路22.7,机耕道50.6 千米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万亩。新开垦荒地10046亩。工程造林4855亩,草场建设77069亩等。全面完成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农工商贸综合开发已初具规模,开发区土地上已呈现出良田千里,阡陌纵横的大好景象。 南木林县于1994年2月正式成立艾玛农工贸开发总公司,公司驻地设施在艾玛乡政府驻地,编制20人,注册资金30万元。主要管理开发区的水利设施,农田人工草地、林业等。1995年,开发公司创收56万元,纯利润21万元。2005年土豆种植面积达到了2.47万亩,比上年增加0.89万亩。土豆产量达到了1.44亿斤,比上年增加5456万斤,全县出售土豆1.01亿斤,比上年增加3860万斤,总收入达3500万元,比上年增加1350万元。艾玛乡现有完全小学1所,建筑面积2497平方米,在校生68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79.5%。建有乡卫生院、太阳能、地面卫星、接收站等服务设施。 艾玛乡各种资源丰富,特别是艾玛土豆,在这一地土豆已久负盛名。艾玛土豆具有种植单产高、个大、皮薄、味好、含淀粉量高以及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维生素等特点,素有地下面包之称。目前,艾玛土豆已成为艾玛乡的品牌产品,大批量的生产。。 |
土布加乡地处南木林县南部,周边与奴玛、日喀则市、茶尔、达那、热当、索金等市、乡交界,乡镇府设在马格达村,距县城驻地86公里。辖区面积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15.4,人口799户5674人。“土布加”、藏语意为“得胜”,曾用名“如妥家”“妥布吉谿”。土布加区原名“富山区”,1961年由原日喀则县人民政府改名为“土布加区”1962年从原日喀则县划归南木林县,设立土布加区。1988年成立单列乡辖原土布加区的马格达,岗嘎、曲龙、土布加4个乡的辖区。2000年土布加乡辖朗布、江麻坚、麻嘎达、白沙、岗嘎、查那、顶布、夏雪、门嘎、贡西、夏鲁、其龙、连珠、东复14个村民委员会。
土布加乡紧邻雅江,土布加曲穿境而过,海拔3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5.9℃左右,日照时数296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丰沛,雨季相对集中,无霜期长,土地坦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是一个农业大乡。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豌豆、油菜等。吊外,土布加乡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还大量种植有许多经济林木,如苹果、桃树等,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副业收入。2000年土布加乡粮油总产量6345506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567579元,牲畜存栏数28788(只匹),人均纯收入1027.07元。 |
查尔乡位于县境南部,东与土布加乡交界,南与日喀则市隔江相望,西与艾玛毗邻,南和达那乡接址。辖区面积275平方公里,耕地面4204亩,人口357户2517人。乡政府驻地设在白嘎村,距县城68公里,建筑面积为421平方米。
“茶尔”藏语意为“姓代名”在历史上也称为“擦乎”,“茶若”。1961年从原日喀则县划归南木林县,属土布加区辖乡。1988年成立单列乡,管辖范围不变。到2000年,辖有白嘎、森丁,拉龙、确龙、江嘎、恰热6个村民委员会。
茶尔乡紧靠雅鲁藏布江,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6℃左右,日照时数296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平均425mm以上,无霜期较长,雨季相对集中,适宜青稞,冬小麦等作物的生长。茶尔乡水利设施较为完善,修建有水渠19513米,可灌溉耕地4.4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4204亩的99%。可利用草场1260亩。2000年,全乡粮油总产量2610845斤,牲畜存栏数21905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3387227元,人均收入1007.91元。 2000年茶尔乡建有完全小学1所,学校建筑面积1747平方米,在校生41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2.19%。建有乡卫生院、粮站等。 茶尔乡野生动植物品种较多。。 |
索金乡位于南木林县中东部、邬郁河流域内,四周与芒热、达孜、奴马、土布加、热当、拉布普等乡相邻,乡政府驻地白龙村,距县城69公里,政府建筑占地面积为612平方米。全乡辖区面积3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99。07亩,人口437户3504人。“索金”藏语意为“大蒙古部落”。1960年建乡,隶属邬郁区。1988年改为单列乡,管辖白龙、白沙、丁布、巴相、嘎孜、桑木林、顿木觉、亚木、差嘎尔、欧布多10个村民委员会至今。
索金乡平均海拔4180米左右,气候较为恶劣,地势呈北高南低态势。北部以牧业生产为主,牧业以养殖牦牛、绵羊为主,南部主要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结构主要由冬小麦、青稞构成。2000年,全乡粮油总产量2332040斤,牲畜存栏数25182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3595228元,人均纯收入831.6元。 索金乡农业灌溉基本属自流灌溉,1995年有草场面积90000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200亩,网围草场面积1050亩。2000年索金乡建有完全小学1所,建筑面积1435平方米,在校学生43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77%。有卫生所、电影队、电视接收站等服务设施。 索金乡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被探明蕴藏有铅锌资源,其分布及储量有待进一步探明。。 |
达孜乡位于南木林县东南部,邬郁河流域中游河段,东与拉萨市尼木县接壤南与仁布县、奴玛乡交界,西与索金乡毗邻,北与芒热乡相交。政府驻地嘎布村,建筑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距县城76公里,全乡辖区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7亩,人口577户4117人。“达孜”藏语意为“虎顶、山峰如虎”。
清朝初期西藏嘎厦政府在此设立宗政府,是为邬郁宗。1960年属邬郁区辖境,并在此建区驻地。1984年建乡政府。1988年由达孜乡和恰热乡合并组成单列乡,属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2000年达孜乡辖嘎布、康玛、恰萨、空欧、日琼、达孜、康吉7个村民委员会。 达孜乡平均海拔4150米左右,气候寒冷干燥,属半农半牧乡。农业生产以种植青稞、冬小麦为主,牧业生产以养殖牦牛、绵羊为主。2000年,全乡有草场面积1950亩,其中可利用面积83000亩,可灌溉面积19500亩,网围草场面积1200亩。2000年,全乡粮油总产量2797700斤,牲畜存栏数13508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36525343元,人均纯收入692.2元,建有乡完小全小学一所,在校生64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76.2%,建筑面积1653平方米,有卫生院、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电影队、粮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达孜乡自然资源丰富,位于乡境内的浪孔曲河段水量充足、水力坡降大,有利于发展小型水电站。另已探明乡境内则玛曲以南、热惊沟西侧,东经89°34′7″—89°36′20″,北纬29°37′15″—29° 35′00″,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范围内蓄藏有砂金矿。 |
奴玛乡位于南木林县东南部,紧靠雅江北岸,本县境内第二条主要河流浪孔曲从乡境内流过。四周与达孜、索金、土布加乡及仁布县接壤。乡政府设在奴马村,距县城驻地96公里,政府建筑占地面积为340平方米,全乡辖区面积2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0亩,人口395户3195人。“奴玛”藏语意为“西方”。
1960年属邬郁区管辖。1988年改为单列乡,由原邬郁区的奴玛乡、扎西岗乡合并组成。2000年奴玛乡辖有奴马、热拉、塔仲、扎雄、通嘎、普阿、嘎仓、牛古8个村委会。 奴玛乡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降雨量丰沛,适宜青稞、冬小麦、豌豆、油菜等作物的生长。2000年奴玛乡粮油总产量2940690斤,农村经济总收入4324373元,牲畜存栏数13860头(只匹),人均纯收入1042.07元。 1995年,奴玛乡有草场面积125000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3000亩,可灌溉草场面积19500亩,网围栏草场面积1000亩。1988年奴玛乡建成完工了通嘎水渠佟布水渠。通嘎水渠主干长5000万米,支渠2条总长2480米,灌溉面积2963亩;佟布水渠灌溉面积1320亩。水利水渠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灌溉需要。2000年,奴玛乡建有乡完小1所,建有建有乡卫生,配设有电视接收站、电影队等服务设施。。 |
热当乡位于南木林县的中心地带,周边与索金、土布加、达那、甲措、拉布普等乡毗邻。乡政府设在莎马村,距县城驻地34公里,政府建筑面积560平方米,辖区面积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42亩,草场面积82738亩,人口965户6908人。“热当”藏语意为“山羊址”,历史上曾被称为“热唐”。
1960年成立乡政府,隶属拉布区人民政府管辖。1988年撤区并乡时成立单列乡,由原拉布区的热当乡、宗莎乡、劳堆乡、嘎典乡合并组成。2000年,热当乡辖莎马、热让、梅热林、珠布加、吉吾、孜、波多、达吉、凯热、连堆、切扎、嘎典、阿措、奶果等14个村民委员会。 热当乡平均海拔4200米,气候寒冷干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碗豆及油菜等。灌溉基本属自流灌溉。2000年,全乡粮油总产量4101202斤,牲畜存栏数27722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783722元,人均收入874.85元。 2000年热当乡有完全小学1所,学校建筑面积1703平方米,在校生952人,适龄学生入学率85.99%。建有乡卫生所、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电影队乡供销社等服务设施。。 |
拉布普乡位于南木林县东北部,周边与热当、芒热、索金、仁堆、班嘎县、尼木县等县、乡交界。乡政府驻地设在东娘村,距县城驻地68公里,政府建筑面积661.4平方米,全乡辖区面积19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亩,草场面积118485亩,人口268户1828人。“拉布普”藏语意为“六神之子”。清朝西藏嘎夏政府在此设立宗政府,管辖这一地区的政务、军务及民事。1960年,南木林县人民政府撤销拉布宗成立拉布区人民政府,下辖热当乡、宗莎乡、嘎典乡、旁堆乡。1984年建立拉布乡人民政府。1988年撤区并乡时收原区属团结乡和拉布乡合并成立拉布普乡,2000年,拉布普乡辖普村、白村、冬娘村、台穷村、聂那村5个村民委员会。
拉布普乡平均海拔4200米,气候较为恶劣,以牧业生产为主,主要养殖品种有牦牛、绵羊等。2000年,全乡牲畜年未存栏数27321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2337164元,人均纯收入996.2元。2000年,拉布普乡有乡小学1所,在校生13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38.16%,学校建筑364.5平方米,建有乡信用社、供销社、乡卫生所、完小、电影队等单位。 拉布普乡蕴藏有较丰富的金矿资源,由于条件不成熟,目前还没有进行开采。。 |
普当乡位于南木林县西北部,从东至西分别于甲措乡、南木林镇、谢通门县、仁堆乡交界。乡政府驻地普当村,距县城43公里,政府建筑占地面积为480平方米,全乡辖区面积630000亩,人口465户2967人。“普当”,藏语意为“山沟里的泥滩”。1960年建乡,属甲措区管辖。1988年改为单列乡,归仁堆区管辖。1993年仁堆区撤销,普当乡直接属县政府领导。2000年,普当乡辖有普当、朗龙、米龙、西嘎、娘热、普堆6个村民委员会。
普当乡平均海拔4250米,气候寒冷干燥,地形呈北高南低形状,海拔从南至北逐渐升高,受这一地形影响,该乡农牧业生产也随之变化,农牧业产业呈半农半牧结构,在靠近南木林镇一侧海拔相对较低的几个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碗豆等作物,靠近仁堆乡海拔较高的地方,因地制宜以发展牧业为主,主要养殖有牦牛、绵羊等,2000年,全乡粮油总产量1509426斤,牲畜存栏数18095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3213533元,人均收入834元,有乡完小学1所,在校生45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9.36%、学校建筑面积2207平方米,建有乡卫生所、乡信用社、乡粮站等服务设施。 普当乡境内的索布溶洞,据说是由第三世嘎玛巴发掘,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溶洞内景色怪诞神奇,宗教风情浓厚,宗教文化渊源流长,是人们旅游探险的好去处。。 |
仁堆乡位于南木林县西北部,西与谢通门县为界,北与申扎县接壤,东南与拉布普乡、甲措乡、普当乡相邻。乡政府驻地龙多松多村,距县城75公里,政府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全乡辖区面积1351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17000亩,人口239户1263人。“仁堆”藏语意为“山聚汇处”。1961年建乡,隶属仁堆区人民政府。1988年由仁堆区的吉吾乡、普拉乡、洛扎乡合并组成单列乡仁堆乡,仍隶仁堆区领导。1993年仁堆区撤销后归县政府直接领导,2000年,仁堆乡辖有吉吾、普拉洛扎3个村民委员会。
仁堆乡平均海拔4400米,气候恶劣,全乡以牧业生产为主,主要养殖有牦牛、绵羊等。2000年仁堆乡牲畜存栏数达到25764头(只、匹),农村经济总收入2053174元,人均收入1199.24元。 仁堆乡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仁堆乡办学条件不成熟,全乡适龄儿童主要就学在普当乡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