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1371)崔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归德府西南桑堌村(今玉帝庙),后为望族,在玉帝庙西南隅前后建楼两座,得名前、后崔楼。此居前,故名前崔楼。 |
明洪武四年(1371)崔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归德府西南桑堌村(今玉帝庙),后为望族,在玉帝庙西南隅前后建楼两座,得名前、后崔楼。此居后,故名后崔楼。 |
明天顺元年(1456)王姓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始名王庄。明崇祯年间,因王氏系皇亲,盖望京楼一座,更名为大王楼。 |
明万历年间,高氏九世祖高可登自潘口集西高楼(高老家)迁此建村,始名高庄。 |
清康熙年间,姚氏从陕西长安兰田县迁此定居,故名姚庄。 |
唐称沈陈庄,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谢文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行至村西南建小庄,称小庄子。后谢氏成望族,清咸丰三年(1853)为防太平军,谢氏倡导乡民筑寨防患,改名为谢寨。 |
明万历十七年(1590)侯执躬中进士,后官拜光禄寺卿,其父侯瑀从侯老家迁此建村盖楼,侯瑀四个儿子有三人在外居官,家中多有老老少少,无壮年人,遂称此村为老少楼。 |
明洪武四年(1371)朱、李两姓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其姓氏得名朱李庄。 |
唐代形成村落,郭氏居此后,因村中十字大街纵横相交,交通便利,渐在此兴集市,得名郭村集。1975年把郭村集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村庄,此为东街。 |
唐代形成村落,郭氏居此后,因村中十字大街纵横相交,交通便利,渐在此兴集市,得名郭村集。1975年以地理位置把郭村集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村庄,此为北街。 |
唐代形成村落,郭氏居此后,因村中十字大街纵横相交,交通便利,渐在此兴集市,得名郭村集。1975年以地理位置把郭村集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村庄,此为西街。 |
明洪武四年(1371)张氏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建于枣林旁,故名枣园。 |
明万历年间,马思齐,自清溪,钦封典史官后在白鸟堌旁建村,得名白鸟堌。清嘉庆年间,子孙众多,为望族,村民分支外迁,此改为马老家。清同治年间,扩村盖楼,同时分前、后马楼。 |
明洪武年间,王氏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王庄。因王氏善编草帽,又名王草帽子庄。清顺治年间,纪氏迁此居住,逐渐壮大,更名为纪王庄。 |
汉代廖氏建村,因把村庄建于高岗之上,高岗又俗称堌堆,故名廖堌堆。明永乐六年(1406)盛显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历数代子孙繁衍为望族,更村名为盛老家。明嘉靖年间,部分村民南迁一址另建新村,分为前、后盛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