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斜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斜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处于大溪边,溪至村尾部有一大塆,方言叫“斜”,斜塆处又有大沙滩得名。清光绪年代以来有把“斜”误写为“蛇”,当地文人认为蛇是龙的前身,又改名为“龙滩”,后来认为滩小而江大,再演变为“龙江”,其实群众不习惯,历用“斜滩”。
处于大溪边,溪至村尾部有一大塆,方言叫“斜”,斜塆处又有大沙滩得名。清光绪年代以来有把“斜”误写为“蛇”,当地文人认为蛇是龙的前身,又改名为“龙滩”,后来认为滩小而江大,再演变为“龙江”,其实群众不习惯,历用“斜滩”。
原为生产香菇的山场,后人迁居,故名。
原只有溪边一楼,河水逆流到楼下,故称。
村前潭中有魭,原名“魭潭”,后为快写把“魭”写为同音字的“元”故名。
村后有一山垄较深,原名“深垄”,因“深”“青”方言同音,解放后为快写,谐为“青”,故名。
原有一庵,庵有三堂,原名“三透堂”,方谐音为“三头堂”,1950年改为今名。
村前一坑叫王坑,村居坑下游,原名王坑尾,解放后简为今名。
传说过去村水尾潭中有一颗官印浮起,故称。
因王氏始祖在深山老林里发现有块天然水头岩石裂开“井”字型洞口,终年清泉甘冽,于是就地垦拓,定居下来,村以此名。
相传曾有九只鸬鹚在上空飞过,突然其中一只坠落此地,余下八只在上空盘旋悲鸣许久,方洒泪而去,居民心有所感,故命名此地为鸬鹚岔(卢时岔)。后因道班修路,在现鸬鹚岔与厝基自然村间建有数座房屋,为该地命名为厝基,1984年9月斜滩拆社建镇时,众人商议以厝基之名较之鸬鹚岔更通俗易记,遂村名改为厝基。
村中的溪水直流水尾汇入水塘,原名“前塘”,后因方言谐音,演变为今名。
村边水自北向流入,故称。
原以山清水秀、清洁干净的意思名山澄。解放后为快写,演化为近音字,故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