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珊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珊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是1996年珊溪库区内移民点,由原项竹垟、牛头(土夅),崔溪山脚、茶塘塆、东民、焦溪、象秀、岩背等8个自然村移民迁到此地居住。

原称珊溪镇街头村,合作化时为街头初级社,后属珊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称第二大队,1981年更名街头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一直沿用至今。

原称珊溪镇街尾村,1955年建街尾初级社,1956年合并街头、街尾、山根为珊溪高级社,公社化时析珊溪高级社,称第一大队,1981年更名街尾大队,1984年改为街尾行政村。

原是珊溪镇岭坳坦村,1956年合作化时称岭坳坦社,1958年公社化时改称下排坦大队;1984年正式命名为下排坦村。

建国时是环李乡王宅村,1952年归井头乡,1956年转归李井乡,公社化时称王宅大队,1981年更名为新建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1992年5月撤区并乡后划入珊溪镇至今。

1949年属珊溪镇,1950年改属南坑乡,1952年归南林至今。

原名南阳村,公社化时称南阳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1992年5月撤区并乡后划入珊溪镇至今。

2003年10月,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30号文件指示,将南阳和桂岭2个行政村合并为南阳行政村。

原属南林乡,于201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入珊溪镇至今。

2019年4月17日驮了村、罗山村、南阳村合并建立南阳村。

建国后始属两岸乡,继归仰山乡、西山乡、珊溪镇,1961年复归西山,原名朱坑头,1912年当地办村校时,因嫌地名中“坑”字不雅,遂改用同义词,定校名为朱川小学,并移作村名。

解放后建农业社、大队、行政村皆沿称朱川。

建国时属两岸乡,1950年划归仰山乡,1952年后转属东龙至今,原名下朱坑村,合作化时建农业社改名项坑,后改置大队、行政村仍承此名。

1984年改称为项坑村委会,1986年被批为革命老区村。

原属东龙乡,1998年根据文政发[1998]22号文件决定撤销东龙乡并入珊溪镇至今。

此地解放后蔡宅成立蔡宅大队,后成立蔡宅村,1992年5月撤区并乡后划入珊溪镇至今。

2003年10月,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30号文件指示,将蔡宅和东山2个行政村合并为联新行政村。

原属珊溪镇继归南坑乡,1952年后转归南阳至今,1956年与上坑、驮寨合并,1984年改为岙头底村委会,1992年5月撤区并乡后划入珊溪镇,2002年把黄田、岙头底、驮坑、驮寨、上坑五个村合并称为五新行政村,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没变。

原是仰山乡雅坪村,公社化时称雅坪大队,1952年至1959年称雅坪初级社,高级社,1984年改为雅坪村委会。

2003年10月,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00号文件指示,将雅坪和北山2个行政村合并为雅坪行政村。

原属仰山乡,于2011年3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入珊溪镇。

原是仰山乡塘山村,合作化时为塘一、塘二两社,公社化时合置塘山大队,1984年改为行政村。

于2007年始建,2008年翻修,2009年塘山村委会建成一直沿用至今。

原属仰山乡,于201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入珊溪镇至今。

2019年4月17日松根村、塘山村合并建立塘山村。

原名千秋坑村,解放初党的总支部驻在松根,分支部驻在千秋坑,故将村名改为松坑。

后建农业社、大队、行政村,均沿用此名。

1956年为社,1958年该社为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专名松坑不变。

原属仰山乡,于201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入珊溪镇至今。

2003年10月,根据文成县人民政府文件,文政发[2003]100号文件指示关于同意仰山社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复,同意仰山社区行政村从原来6个调整为4个。

调整后的行政村区域由和并存的区域组成,原行政村村界维持不变。

经调整把毛山和横垟两个行政村合并称鳌垟村,辖16个村民小组。

原属仰山乡,于201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入珊溪镇至今。

2019年4月17日山根村、新西坑村合并建立镇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