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墨竹工卡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墨竹工卡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墨竹工卡县辖镇。“工卡”系藏语译音,意为“吉祥地”。1960年建乡,1970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设工卡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00平方公里,人口0.51万,通公路。辖格桑、塔巴、工卡、嘎则4个村委会,1996年并乡并村,将部分村划归工卡镇。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有中、小学、医院。
扎雪乡,“扎雪”系藏语译音为“孜雪”,孜为扎雪寺,雪为寺庙附近的村庄。1960年,建扎雪乡。

1970年,改公社。

1984年,复置乡。

1996年,龙珠乡、其朗乡、格老窝乡并入扎雪乡。

墨竹工卡县辖乡。“扎雪”系藏语译音意不详。1960年建扎雪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0.65万,通公路。辖格老窝、米洛、塔杰、龙珠岗、扎雪、齐朗6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产贝母。

墨竹工卡县辖乡。“门巴”系藏语译音,意不祥。1960年建门巴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仁多岗乡并入门巴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822平方公里,人口0.29万,通公路。辖巴尔卡、仁多岗、德宗、达珠、波娃、整娃6个村委会。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牧养牦牛、绵羊、山羊。种植青稞、小麦、油菜。产贝母。
墨竹工卡县辖乡。“扎西岗”系藏语译音,意为“吉祥”。1960年建扎西岗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面积834平方公里,人口0.7万,通公路。辖郎杰林、加尔多、吉古、巴洛、仁青林、扎西岗、卡加、斯布8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
日多藏语意为“山坡上”。因日多寺而得名。1960年,建日多乡。

1970年,改公社。

1984年,复置日多乡。

墨竹工卡县辖乡。“日多”系藏语译音,意为“不祥”。1960年建日多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0.16万,通公路。辖拉龙、念朗、怎村3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产虫草、贝母。

墨竹工卡县辖乡。“尼玛江热”系藏语译音,意为“太阳柳树园”。1960年建尼玛江热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羊日岗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646平方公里,人口0.75万,通公路。辖帮达、切马卡、羊日岗、仲达、玛热农区、玛热牧区、宗雪、章达8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产虫草等。
“甲玛”系藏语译音,意为“辽阔”。1960年,设立甲玛乡,属墨竹工卡区管辖。

1970年,改人民公社。

1984年,复乡。

1988年,撤销墨竹工卡区,保留甲玛乡。

墨竹工卡县辖乡。“甲玛”系藏语译音,意为“辽阔”。1960年建甲玛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540平方公里,人口0.34万,通公路。辖孜子荣、赤唐、龙达3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产贝母。

墨竹工卡县辖乡。“唐加”系藏语译音,意为“白滩”。1960年建塘加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划归墨竹工卡县。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20平方公里,人口0.64万,通公路。辖东布、莫冲、冲空、劳动、卓普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