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绵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绵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据传原名凤凰村,唐太宗绵山游幸时,路经此处,村民闻訉,欢天喜地,因村居道东,故改称“东欢”。
早年姓焦户多,所以叫焦家堡村。
原为靳氏坟地,后在此建立居民点,故始称“靳陵”。后村民嫌“陵”字不祥,更名“靳凌”,“凌”“陵”同音。
村庄傍(溪)水而建,故名曰“溪底(地)村”,唐初在村南建“灵溪寺”,唐僖宗帝题寺额为“回銮寺”,宋建隆三年太祖皇帝又赐名为“兴国寺”,自此名为“兴地村”,意为“兴旺发达之地”。
据传,早年山洪暴发,村舍淹没,唯一株大槐树幸存,后重建家园,以槐树为志,村名为南槐志。
长寿村意为长寿人之村,原来在幸庄(今兴地村、绿梦园)一带,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去绵山,路径此村,看到有人在大树底下乘凉,有百岁老人起身相迎,遂曰:”真乃长寿真人也。”故村人即以“长寿”作为村名。
据传早年此处地广人稀,四家农户分住在四个窑凹,故名。后居户日益增多,但仍沿旧称。
相传,唐太宗去绵山路过此地,在村西土地庙前拴马休息,故名马堡。
据《介休县志》(民国版)载:“秦柏在柏树岭,周遭五丈,高六尺,铜柯霜干,嫩枝亦大十围。相传为秦时物也,旁有村曰秦树村,乾隆时知县吕公滋为绘形于石,并记:其树中心空虚,上分为十一支,一支折而复上,形如马鞍,尤为奇绝。”以此为据,故称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