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办事处位于文亭湖畔,故名文亭街道。 [详细] |
自周初以来,历代王朝曾在这里封固建邑,周初地属郜国,秦置成武县,属于东郡,西汉初属梁国,后属山阳郡,东汉属济阳郡,北齐升为永昌郡,由此而命名为永昌街道。 [详细] |
因镇政府驻田集村而得名。据田氏家谱记载,清顺治十一年(1654)田氏二支八世祖惟珵公中武举后携家眷至永宁村安家立业,子孙诗书继世,文武传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逐将永宁改为大田集。 [详细] |
因汶上集镇政府驻地汶上集而得名。《禹贡》载是古菏水一支流,叫古汶水河。南宋绍熙年间,河流东岸聚落成集,故名汶上集。根据政区划分设镇,故名汶上集镇。 [详细] |
南鲁集古称落凤集,后改为南落集,意为凤凰南飞落于此,建国后改为南鲁集。政府驻地位于此处,故名。 [详细] |
因镇政府驻苟村集村而得名。苟村集村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名将苟变的故里。苟变,春秋卫国人,少时跟随卫武侯南北征战,立下战功,官拜大将军。卫国平定后,他主张广修水利,深受乡民爱戴。变卒后,乡人为念之,遂改村名为苟村。后成大集,便称之为“苟村集”。 [详细] |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伯乐集村而得名。据《太平原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孙阳、善相马、千里马葬在此地,伯乐墓,后孙、李、王、张、胡、苗依秀墓居住形成集市,故名伯乐集。 [详细] |
1943年6月成立白浮图镇抗日民主政府,是根据成武县机构设置而得名,以乡镇驻地白浮图村命名。 [详细] |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孙寺村而得名。据清道光庚寅《城武县志》载:明崇祯九年(1636),为纪念东汉经济学家、孝子孙期,于此建孙孝祠。清末以来,祠名渐盛,并演变为“孙孝寺”,进而简称为“孙寺”。 [详细] |
因镇政府驻地在九女集而得名。其得名渊源于一个古老美丽的故事。据明县志记载:“金九女,汉和帝时,老夫金姓,无子,生九女,乡里讥之。女耻,誓不嫁,共力绩纤,相养如儿。后卒,同穴而葬。”明-六年岁荒,有发其冢者,得志石铭曰:“孝哉九女,逾时弗嫁。甘旨奉亲,温清冬夏。风树既悲,白华亦谢。墓可封哉,永敦风化!李佐时笔也。”墓在九女集之西,旧有词。 [详细] |
因镇政府驻地在党集而得名。西周地属郜国。明清时期称党家集,地属双垌社。 [详细] |
因张楼镇政府驻地位于小张楼村而得名。据《张氏族谱》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张氏先祖守贵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建土楼一座,村西又有大沙洼一片,取名为沙洼张楼。清光绪年间(1875-1908),沙洼淤积填平,南有大张楼存在,遂改名小张楼村。 [详细] |
“成武”一名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 [详细] |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天宫庙村得名。据《李氏族谱》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成武南二十五里油铃集居住,建庙一座,名曰“天地庙”,后演变为“天宫庙”,成为村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