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新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新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辖区范围唐代至清属感化乡。

民国时属新丰镇一至六保及十八保。

解放初合并成立一个居民会。

1956年2月。

原一至四保组建为新丰镇一至四居(部分目前属于丰南社区),第五保划归民丰村,第六保划归繁荣村。

公社化后,隶属于新丰公社新丰镇管理区,后改称为新丰镇大队。

1962年10月至1964年7月期间,新丰镇区单独设立建制镇,下辖4个居民会。

1968年在镇东东施王庙旧址上组建新丰水产大队。

1974年镇上四个居民会合并成卫东、朝阳两个居民会。

1981年恢复四个居民会建制。

1984年水产大队改成渔业村。

2002年镇上四个居民会(不包括平湖塘以南原属二居部分)和原繁荣、民丰两村的大王庙、何家浜、荷花浜、陈家头、俞家头等的自然村,以及新丰渔业村组建成丰北社区,至今。

丰南社区由主体新丰镇区南半部(以下简称新丰区块)及栖凰埭、竹林两自然镇组成。

新丰区块自唐至清为感化乡属地。

民国时期,两青龙港之间属于新丰镇第十五保,以西属于新丰镇第四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因新丰三桥毁于日寇,敌伪盘踞新丰,管理划归新篁区丰南乡。

建国后境内城镇居民居住区主要集中于盛嘉汇(今中兴南街)至竹行头一带,属于新丰镇第二居民会的一部分,以后随第二居民会的变更,更改名称和隶属关系。

公社化后,隶属于新丰公社新丰镇管理区,后改称为新丰镇大队。

1962年10月至1964年7月期间,新丰镇单独设立建制镇,隶属于新丰镇下辖的第二居民会。

1968年1月,登云桥南堍安置并组建净相水产队。

1974年,第二居民会改称卫东居民会,1981年恢复第二居民会称谓。

栖凰埭与竹林两集镇上居民,解放初以附近农民为主,间有少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多为亦商亦农。

公社化以后,随政权建设需要,公社机关、供销社、卫生院、小学等单位陆续成立,带来了几百人的非农业人口,集镇建设与户籍等管理由公社及相关单位兼管,没有专设机构司职。

1992年以后随着净相、竹林先后并入新丰后,相继成立新丰镇第五、第六居民委员会。

2002年1月,新丰镇第二居民会塘南部分、第五、第六两居民会以及原横港村西村、东村、西洋、南村等自然村和新丰村合并组建丰南社区,至今。

解放初属新丰乡十三村,后为第十三代表区。

1956年成立南溪浜、长丰两个初级社,同年冬,与登青庙初级社合并成立登青庙高级社。

公社化时为民丰大队。

1961年登青大队从该大队分出。

1984年改为民丰村。

清代以前,横港村除了原永济村全境以及金丰村大石观泾以东、北汤村妙桥港以西地区外,其余均是感化乡的属地。

民国时,辖区中原感化乡区块组建黎林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后并入新丰镇;永济及大石观泾以东区块隶属栖凰埭镇;北汤村妙桥港以西区块为丰南乡属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因新丰三桥毁于日寇,为便于管理,原属感化乡区块划归丰南乡管辖。

解放初,永济属金章乡永济村等,金丰村大石甘泾以东部分属金章乡上八村,原属感化乡区域分属于由桥乡的黎林村和奖贤村。

1956年11月域内先后组建成立了横港、金丰、永济等高级社。

1959年公社化后同属新丰公社镇南管理区,并组建成立为横港、北汤、金丰、永济等四大队。

1966年3月横港、北汤、金丰、永济分别更名为红星、红卫、东风、联丰大队。

1978年恢复横港、北汤、金丰、永济名称。

1984年改为横港、北汤、金丰、永济四村。

1999年横港、永济、北汤合并组建横港村。

2002年金丰并入横港村,至今。

清·宣统元年(1909)隶属于栖凰区。

民国时期隶属于栖凰埭镇。

解放初全境隶属于净相乡。

1950年4月原栖凰埭村大部分划入新成立的金章乡,辖区其余部分仍为净相乡。

1956年组建成立了栖凰埭、张家埭两个高级社。

1958年10月两社辖区隶属于新丰公社栖凰埭管理区,成立了栖凰埭(含金章)、三联两个大队。

1959年三联与叶家桥合并组建张家埭大队。

1961年4月辖区又随净相公社成立从新丰公社划出。

1962年金章从栖凰埭分出,叶家桥从张家埭分出。

1969年栖凰埭与为丰(今金章)合并,组建卫农大队,三联大队更名为联新大队。

1971年为丰(今金章)大队再次分出。

1978年6月联新更名为张家埭大队,9月卫农复名为栖凰埭大队。

1984年改为栖凰埭村、张家埭村。

1992年随辖区净相乡并入新丰镇。

1999年3月栖凰埭、张家埭合并,组建栖凰埭村,至今。

民国期间辖区全域为栖凰埭镇属地。

解放初为净相乡辖区。

1950年4月辖区全境隶属于新组建的金章乡。

1956年金章与栖凰埭村组建栖凰埭高级社,上八与原属感化乡的霍家桥以北部分地区组建上八高级社,两社均隶属于净相乡。

1958年10月辖区内成立了栖凰埭、上八两大队。

1961年6月金章从栖凰埭分出,成立金章大队。

1961年9月金章、上八随净相公社从新丰公社分出。

1966年上八更名为跃进大队,金章更名为丰大队。

1978年复为原名。

1984年改为金章村和上八村。

1992年并入新丰镇。

2002年3月金章、上八合并组建金章村,至今。

民国二十三年(1934),赵家桥以南隶属于新丰镇,以北隶属于坛塘乡,林金村隶属于白马堰镇。

1949年5月乌桥、乌金浜为新丰乡第四、第五村,林金为钟埭乡第十三村。

1950年4月原林金、乌桥分别为白马乡第九、第十村,乌金浜为丰北乡第五村。

1956年2月原乌桥、林金合并复归新丰乡,乌金浜隶属步云乡。

1956年境内组建成立了乌金浜、乌桥两个高级社。

1958年10月公社化后,两社同属新丰公社东方红管理区,原高级社改建成乌桥、乌金浜两大队。

1961年5月区域内分为乌桥、林金、牌楼、中王4个大队。

1966年5月中王、牌楼合并组建新建大队。

1984年3个大队分别更名为乌金浜、乌桥、林金村。

1999年3月原乌桥和林金合并组建乌桥村。

2002年3月乌金浜村并入乌桥村。

唐至清隶属于感化乡,分属六都上十、下一、下五、下六四庄。

民国期间张家小桥以南属于新丰镇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四保,以北属坛塘乡。

解放初属新丰乡第二、第三村。

1950年4月,原坛塘乡部分划归丰北乡,其余为新丰乡。

1955年区内成立了杨庄等九个初级社。

1956年为杨庄高级合作社。

1958年属新丰人民公社东方红管理区。

1959年更名为杨庄大队。

1961年杨庄大队一分为三,分别成立杨庄、项前、观丁三大队。

1965年项前大队与观丁大队合并,1980年又分设。

1984年分别改为杨庄村、项前村、观丁村。

1999年3月三村合并,成立杨庄村,至今。

自唐至清隶属于感化乡。

民国时期辖区内原胜利、镇北隶属于新丰镇,北牛桥隶属于坛塘乡。

1950年4月辖区全境隶属于新丰乡十四(含原繁荣村东半部)、十五、十六村。

1956年4月辖区内先后成立了北牛桥、繁荣、胜利等高级社。

1958年9月属新丰人民公社镇北管理区。

1959年辖区内组建了北牛桥、胜利、繁荣等大队。

1961年5月繁荣大队分为镇北、繁荣两个大队。

1966年北牛桥大队更名为红卫大队。

1981年4月恢复北牛桥大队。

1984年分别更名为北牛桥村、胜利村和镇北村。

1999年3月镇北、胜利、北牛桥3个村合并组建成镇北村,至今。

竹林村由唐至清,属里仁乡(履仁)辖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竹林庙港、斜港以南地区隶属于丰南乡,以北地区隶属于檇李乡。

1949年5月辖区隶属于竹林乡顺兴、沈方、安乐、卧龙四村。

1956年2月随竹林乡并入净相乡,同年,境内组建成立了高家埭、胜利(后更名为竹林)高级社。

1958年10月两高级社都成为新丰公社竹林管理区属下大队。

1959年组建了竹林、高家埭两个大队。

1961年4月辖区随竹林公社从净相公社分出,高家埭大队分为高家埭、卧龙、仁庄3个大队;竹林大队分为竹林、赵家埭、新建3个大队。

1967年辖区共有光明(原竹林)、红卫(原赵家埭)、东方红(原高家埭)、立新(原卧龙)和跃进(原仁庄)等5个大队。

1969年东方红与跃进大队合并组建卫东大队。

1970年,立新大队并入卫东大队。

1980年恢复命名为竹林大队、赵家埭大队、高家埭大队。

1984年分别更名为竹林村、赵家埭村和高家埭村。

1998年5月辖区随竹林乡并入新丰镇。

1999年4月赵家埭村、高家埭村、竹林村合并,成立竹林村,至今。

明清时为永丰乡属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隶属于丰南乡。

解放初隶属于竹林乡众欢村。

1950年4月划归由桥乡。

1956年2月并入新丰乡,同年,有五个初级社合并组建永丰高级社。

1958年隶属于新丰公社由桥管理区,辖区分为永丰、东洲两大队。

1960年永丰、东洲合并组建东丰大队。

1961年永丰、东洲分开,各自成立大队,9月,划归新成立的竹林公社。

1967年东洲更名为东风。

1980年恢复为东洲。

1984年分别更名为永丰村、东洲村。

1993年永丰、桂花、钱家浜合并,组建永丰村;由桥、东洲合并,组建由桥村。

1998年随竹林乡并入新丰镇。

2007年原由桥、钱家浜、桂花划归大桥镇,同年原永丰、东洲两村,组建永丰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