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渭阳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渭阳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渭阳乡解放前属阳坡乡,1949年为文昌、渭阳、四嘴乡。

渭阳地处渭河以北,驻地阳坡(现在的渭阳村下渭阳社)而得名。

1953年属渭阳、四卫、文昌乡(包括水泉、四嘴乡一部分)。

1955年该村为水泉乡渭阳大队。

1958年归属云田公社管辖,为水泉、三川管辖区。

1961年成立渭阳公社,该村为渭阳大队。

1984年改为渭阳乡至今,该村改为渭阳村。

该村起初位四个自然社(上渭阳、下渭阳、马莲寺、花园),2004年扯乡并镇后合过来原属包家岔村的山王家社和井儿社,共六社至今。

2009年以前村部设在花园社,2009年后村部建在了上渭阳社。

1949年曾属云田公委。

1958年为水泉人民公社三川大队,水泉人民公社。

1972年为渭阳人民公社三川大队,又划归渭阳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更名为三川村民委员会,1984年5月陇西县渭阳乡三川村民委员会至今。

渭阳乡解放前属阳坡乡,1949年为文昌、渭阳、四嘴乡。

渭阳地处渭河以北,驻地阳坡(现在的渭阳村下渭阳社)而得名。

1953年属渭阳、四卫、文昌乡(包括水泉、四嘴乡一部分)。

1955年该村为水泉乡渭阳大队。

1958年归属云田公社管辖,为水泉、三川管辖区。

1961年成立渭阳公社,该村为渭阳大队。

1984年改为渭阳乡至今,锦屏村沿用至今,该村期初立7个社(小岘,冯家湾,董家岔,孙家门,包家坡,锦屏社,何家川),村部设在锦屏社。

渭阳乡解放前属阳坡乡,1949年为文昌、渭阳、四嘴乡。

1953年属渭阳、四卫、文昌乡(包括水泉、四嘴乡一部分)。

1958年归属云田公社管辖,为水泉、三川管辖区。

1961年成立渭阳公社,该村为红旗大队。

1984年改为渭阳乡至今,该村改为文昌村。

该村起初位八个自然社(斜坡、斜屲、马家湾、屲好儿、上北山、下北山、王家坪、张家坑),2004年扯乡并镇后斜坡、斜屲、马家湾合并为马家湾一社,共六社至今。

村部位于马家湾社。

渭阳乡解放前属阳坡乡,1949年为文昌、渭阳、四嘴乡。

渭阳地处渭河以北,驻地阳坡(现在的渭阳村下渭阳社)而得名。

1953年属渭阳、四卫、文昌乡(包括水泉、四嘴乡一部分)。

1955年该村为水泉乡渭阳大队。

1958年归属云田公社管辖,为水泉、三川管辖区。

1961年成立渭阳公社,该村为渭阳大队。

1984年改为渭阳乡至今,林家坪村沿用至今。

该村起初位5个自然社(老庄、山庄、魏家咀、郭家岔、山庄),村部设在老庄社。

渭阳乡解放前属阳坡乡,1949年为文昌、渭阳、四嘴乡。

本驮地处渭阳乡以北,驻地黄鼠湾梁(现在的本驮村大寨儿社毛鹿山)而得名。

1953年属渭阳、四卫、文昌乡(包括水泉、四嘴乡一部分)。

1955年该村为水泉乡本驮大队。

1958年归属云田公社管辖,为水泉、三川管辖区。

1961年成立渭阳人民公社,该村为本驮大队。

1983年改为渭阳乡至今,该村改为本驮村。

该村起初为6个自然社(大寨儿、毛鹿山、上本驮、下本驮、丁家沟、曹家岔),2004年撤乡并镇后为5个社(大寨儿、上本驮、下本驮、丁家沟、曹家岔)至今。

2014年以前村部设在曹家岔社,2014年后村部建在了大寨儿社毛鹿山。

1949年设渭阳乡,1958年并入云田公社,1961年分设渭阳公社,1983年复设乡。

辖三川、渭阳、三门、小干川、崔家湾、包家岔、董家岔、锦屏、文昌、水泉、本驮、林家坪12个村委会,后合并10个村,水泉村得以保留。

村设有小学谢家坪学校。

之前历史无从考证,新中国解放后70年代以前三门隶属于和平公社,70年代以后重新划分隶属于渭阳公社,成立三门生产大队,下属王家门生产队,宋家湾生产队,刘家门生产队,郭家咀生产队,许家门生产队。

1984年三门生产大队更名为三门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2006年在新一轮的行政编制中将三门村所属5个生产队划分为4个自然社,分别是王家门社、许家门社、宋家湾社、刘家门社。

1949年以后,该地区又被百姓称之为“小干川”,包含着十多个零散小村落。

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化大生产运动的热潮,称为菜子大队。

直至1983年,社改乡时,成立小干川村村民委员会,称为“小干川村”,隶属于陇西县215个行政村之一,渭阳乡行政村之一。

崔家湾村解放前属和平乡,1955年该村为水泉乡崔家湾大队。

1958年归属云田公社管辖,1961年成立渭阳公社,该村为崔家湾大队。

1984年改为渭阳乡至今,该村改为崔家湾村。

该村起初有六个自然社(崔家湾、高家掌、陈家湾、吴家沟、王家岔、张家湾),2004年扯乡并镇后合过来原属董家岔村的泉湾社,共七社至今。

2009年以前村部设在崔家湾社,2009年后村部建在了上高家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