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嘉靖《应山县志》记载:传此地有一骆姓富人,娶妻纳妾人口发展很快,后来在此开店经商,逐渐形成集镇,便取名骆家店。解放后此地一直是管理区、(社)乡驻地,因集镇规模逐渐扩展,形成街道,称为骆店街。 |
2004年撤村并村时,由红星村和沈桥村合并而成。原红星村因上世纪六十年当时特有的政治氛围而命名红星大队,后来仍沿用此名;原沈桥村以桥名沈家桥派生而得名。两村合并命名时,从原两村村名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故名红桥村。 |
村内有一条河流距离原应山县13华里,省道210平洑段跨此河,建有公路桥,故名十三里桥,简称“三桥”。 |
相传古代名匠鲁班率工匠们在此修建了一座殿,名鲁班殿。据《应山县志》记载:明朝已形成集镇,名“鲁班店”,至清末无集市。原有街,南头有鲁班殿,北头有牌坊石碑,1950年后俱毁,原址已为自然村(居民点)。2004年撤村并村时,为与原鲁班村区分,取名为鲁班新村。 |
取名团结村,寓含全村村民齐心协力、上下一条心,抓生产促发展,共同走上致富之路的美好愿望。 |
命名远景村,寓含着全村人民沿着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勤奋生产,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高歌猛进,让美好的奋斗目标早日变成现实的愿望。 |
2004年撤村并村时,由石岗村和堰塘村合并而成。原石岗村因境内有石子岗而得名,原堰塘村因村内有一口大堰而得名,两村合并命名时,从原两村村名中各取一代表原村地物特征的字组合而成,故名石堰村。 |
此村东北方有一口堰塘的堤埂,因地质不坚硬,堤埂做高了就塌下来,便称此堰塘为塌塘。后来因“塌”字不雅,改用“塔”字,故演变为塔塘。 |
《广水市志》记载:“清末有人在此搭盖草棚做小饭店生意,供来往行人食宿,故名草店。以别于西草店,故又称东草店。”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店逐步演变成了小集镇,名草店街。 |
2004年撤村并村时,为石桥村和何畈村合并而成,因石桥村村民多为石姓,何畈村村民多为何姓,故名石何村。 |
传说此山曾建有刘氏祠堂,每到清明时节村民们便进山祭祖,故称此山为清明山。又因此山的形体远观似一巨型稻垛,而且山上植被常年葱茏,故又称青堆。 |
1956年在此设乡,名联兴乡,寓含联合兴旺之意。2004年,原联兴村和蔡河村合并时,仍沿用联兴村村名。 |
以前,当地老百姓在附近一座山上筑起石墙,用于躲避土匪抢劫。有一次躲避土匪时,老百姓在石墙内躲了一晚上,清晨有人出来小解时,看到一尊大佛坐在山坡上,脚伸在山坡下的小河里洗脚。后来老百姓安然无恙,都说是上天派菩萨来保佑,就把寨称为天保寨,山称为天保寨山。后来因同音演化,称为天堡寨。 |
此居民点附近有一条河流,河上有一座石头桥,因民居建在石头桥的一端附近,故名桥头塆。 |
村内有一座小山,小山上原建有土地庙,庙里供奉有土地神,当地村民经常上供焚香,求其消灾赐福,故名社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