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市社区”指古称店仔头埠,潮语“店仔”是指商店规模小,后逐步扩大,遂改称店市。[详细] |
“东山村”指元末明初,福建陈氏德凉次子竹埜迁居田边,不久,再迁东山创村。因村东倚西陵山,故名,也称大东山。[详细] |
“南溪村”《南溪乡志》(2011年版)记载,赵氏始祖贞斋公元朝至正年间从福建泉州至此创村。先时村临韩江支流南溪,分2个村落,称南溪头和下南溪,后并称南溪。[详细] |
“上西村”指位于隆都东部西陵山之西面。[详细] |
“后沟村”指村落毗邻的南溪上游北侧堤段古称东安堤。有河沟通东安堤下游段新崛涵,与自石佛大潭通上游段彭厝涵的河沟相对,因在下游段称后沟。村落因沟得名。[详细] |
“前沟村”指该村落所毗邻的南溪上游北侧堤段古称东安堤。有河沟自石佛大潭通东安堤上游段彭厝涵,与通下游段新崛涵的大河沟相对,因在上游段称前沟。村落因沟得名。1920年建吴氏家庙时,于祠前挖大池,湖光山色,交辉相映,故村以团湖自称。[详细] |
“樟籍村”指相传明代形成村落,昔时村中有大樟树庇荫村民,故称樟树下。1949年改名樟籍。[详细] |
“前埔村”指《前埔乡志谱》(1998年)记载,宋时这里已初步形成一个多姓氏村落,有何、莫、徐、高诸姓聚居于此。原为水边的地方,故称浦。坐北面南,与北面的后浦相对,按习惯称前浦。随着地形变迁,逐渐形成埔地,故改浦为埔。[详细] |
“鹊巷村”指相传村落始创于宋朝末年,原名卢厝。后一次大堤决口,房屋冲毁,村民大部死亡,幸存者逃难他乡,卢厝人去名在。明朝时林姓到此居住,逐渐成村,该村榕树茂密,喜鹊(当地人称为客鸟)群栖于此,故名客鸟巷。1953年改称鹊巷。[详细] |
“福洋村”明朝时期创村,昔时村南为海洋,取其村居洋北之意,故初名“北洋”,因潮汕话“北”“幅”同音,称“幅洋”,意为是一幅汪洋地变成泥沼地,后幅与福形近而福字义佳,故改称“福洋”。[详细] |
“后埔村”指原称后浦,创建于明代。因在水边,故称浦。坐北面南,与南面的前浦相对,按习惯称后浦。随着地形变迁,逐渐形成埔地,故改浦为埔。[详细] |
“下北村”指隆都北部村落旧时总称北社,各自然村落创建时间或于宋朝初年,或晚至清康熙年间。1959年调整行政村设置时,以凤湾公路(省道231线)为界,将北社地域分为上北、下北二部分,此村位于凤湾公路(省道231线)以东,为下北。[详细] |
“上北村”指隆都北部村落旧时总称北社,各自然村落创建时间最早宋朝初年,最迟清康熙年间。1959年调整行政村设置时,北社地域以凤湾公路(省道231线)为界,分为上北、下北二部分,位于安澄公路以西地域称上北村[详细] |
“后溪村”指历史上村落位于前溪许村之后,旁有一条小河,故以溪命名。古时,此处原是个港口,称后溪港。后港枯,并渐成村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