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为纪念王阳明为和平百姓作出的贡献,将羊子埔改名为阳明镇,并一直为和平县治所在。 [详细] |
大坝,古称大利坝。民国时,称大坝,归大同、大成两乡管辖。1957年,设大坝乡。1960年,改称大坝公社。1987年,改为大坝镇。 [详细] |
相传是由一口很长的鱼塘而得名。 [详细] |
有民间传闻的版本ー:据说玉皇大帝本为凡人,名曰张庭,自得道登基天庭贵为三界之尊,他常念生身父母的寿考后事,毕竟父母是凡夫肉身,若将父母遗骸奉安天国,有违天规,天凡各异,实属不妥,于是派太上老君在下界查勘生龙口,以了心愿。太上老君来到翠山,见这里百龙蜂拥,果然藏有洞天福地,青龙白虎、七彩虹影,正是奉安先灵之所。于是上奏玉帝,将天父葬在翠山龙岭,是为上陵,天母葬在江口龙窝,是为下陵,双陵遥遥相守,玉皇龙颜大悦,下旨命太上老君办成这心悬之事。自此,玉皇年年下凡祭祀,在定南老城关外上车,沿江口、百龙长驱渐进,旌旗鼓角,气派蔚然,这乘车的地方被称为“下车”。传闻二:公元前176年,西汉名将灌婴以骁勇著称,中兴汉室,创始赣县,在定南巡视时,曾在这里立一石碑:“过往达官贵人、王孙公子皆于此下车下马”,从此这老城门外下车下马的广东属地,地名就叫:“下车”,长此传承至今。传说三:南宋末期,朝庭谏官徐德隆随宋帝继续南下抗元,1278年陆秀夫背宋幼帝跳海涯门后,徐德隆只好审时度世悄然隐居于广东龙川广三图下车约密石寨下,聊以务农为生计,他精于种植染料植物,被称之为蓝客,由于工艺精巧,很快在当地扎根立基。徐德隆与周、朱、刘、黄、何等姓村民,大兴农业,人口发展迅猛,他们衍居在下车河两岸,运用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制作水车灌溉农田和生活用水,上村的水车叫上车,下村的水车叫下车,后来下村由于地处平坦,人居济济,创立街市,是为经济,文化集聚地,下车这地方渐渐地成为建制地方,定名为:下车。 [详细] |
因周围地势较高,为众多溪流的源地,故名上陵。 [详细] |
因有一片油竹林,曾名油竹坝。建国后改称优胜圩。 [详细] |
贝墩街北边100米处,有巨型石墩,形似鼓,高约5米。墩顶上终年涌出沸水,温度达87C,人称沸墩。客家方言,“贝”“沸”同音,前人就将“沸墩”改称“贝墩”。 [详细] |
有三种说法:一是古姓最早定居此地;二是朝廷派当地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为古氏,三说上游三多有座山极似鼓状,故名古寨。 [详细] |
因地处华表、公和、长岭等圩中心,居住集中,故称彭大镇,后称彭寨镇。 [详细] |
因地处和平河与浰江交汇处,故称合水。 [详细] |
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开始,就被列入和平县四图“仁义图”所注,清代设约,称杨峒约,后因街镇建了一座“公白大皇”庙,故名公白。 [详细] |
青州四面高山环抱,坐落地形似盘地,土地肥沃,特别适合树木和农作物生长,过去是大片茂密的森林,登高远眺,似一幅青色的绿洲,故名。 [详细] |
因地处浰江发源地,故名。 [详细] |
原称热约都,后因热约圩河边常年喷出温泉,改称热水。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