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为古县名,因古县城边有安宜溪而得名。 [详细] |
唐宋时期即称范水,明万历年间,开宏济河,建氾水闸,镇以闸名。 [详细] |
因《高邮州志》载:“五岳行宫(即原东岳庙)在夏家集,元至正年间建”。可见早在元代以前此地已形成夏姓聚居的村庄。《江苏省地名词典》载:该地有庙,立夏前后尤多香客,集市兴旺,故名夏集。 [详细] |
原名留宝垛、留宝头。相传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后名刘坝头,后因《柳堡的故事》作者胡石言认为“柳”字充满水乡活力,“堡”有屯兵的寓意,因此得名柳堡。 [详细] |
因在广洋湖畔而得名,湖名初见于明《嘉靖宝应县志略》:“广洋湖在县东南五十里,东通沈垛港,入博支湖。”。 [详细] |
射阳湖古称射陂,陂者池也,最早见于《汉书》: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古以山南水北为阳,邗沟通射陂北产生集镇,名射阳,《吴地志》云:地在射水之阳,故曰射阳。汉代设射阳县,其后此名沿用。 [详细] |
明朝洪武年间,有鲁氏三兄弟在境内荡中垛上开荒种地,繁衍后代,形成村落,取名鲁垛。 [详细] |
相传明嘉靖年间,苗肇峨在京做官,其村得名大官庄。清嘉庆年间,在大官庄北集镇所在地村庄的高姓曾任监察巡按御史,因其职位较大官庄苗姓官小,故名小官庄。镇以驻地小官庄而得名。 [详细] |
传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后周时期,领兵“六合之战”,途经宝应恰逢县城有一人家摆祭,赵匡胤看见祭盘上有一只灵鸡,举刀就砍,灵鸡惊吓逃走,赵匡胤在后面撵灵鸡往前一直赶,过了一个集镇才将灵鸡抓住,后称这个集镇为“望直赶”。因有宋花亭荡与瓦沟溪间一直港(航道),西望可直窥宝应城,故名望直港。村以港名,镇以村名。 [详细] |
战国时期属楚地,名楚甸。据《曹甸镇志》记载,三国时曹操与孙吴构兵,航海而南,屯兵于此,故更名为曹甸。 [详细] |
据曹镳《淮城信今录》载,吴楚七国反汉,吴王刘濞曾驻兵于此,太仓、安丰均为屯粮处所,取“平安”“丰收”之意,故名安丰。后因与兴化、东台安丰镇重名,故更现名。 [详细] |
相传镇驻地三阳沟自然村,明代有井三口,井旁有洪水冲击形成的三条沟,名“三眼沟”,后谐音“山阳沟”(现尚存两古井遗址),简称山阳,镇以村得名。 [详细] |
相传唐朝尉迟恭后裔尉迟青山曾带兵到此,欲为一皇子造皇城,城沟挖好后,见乌鸦环绕三圈,以为不祥,遂停工而留下城沟,故名“皇城沟”。后人取其谐音为“黄塍沟”。 [详细] |
东汉三国时即有泾河。《淮安府志》载,明正统五年(1440年),修泾河坝,以通舟楫。景泰初,建闸置仓,交兑盐城清县漕粮。因泾河流经,镇以河名。 [详细] |
南朝齐置安宜县,唐肃宗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宝应有个叫真如的尼姑因献八件宝贝给唐肃宗(真如献宝),而这八宝又正好应验了唐肃宗做的梦,因而深得皇上的欢心,于是就赐安宜县为宝应县,同时将年号由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