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邢台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邢台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襄都之名源自襄国,襄国由秦代信都县改名。 襄国的襄字是指赵襄子。邢台由信都改名襄国时,襄国分别是秦末汉初赵王赵歇和赵王张耳的赵国国都,后来国除后即设为襄国县,襄国县辖域约相当于邢台县、沙河县、桥东区、桥西区所辖区域,后来东晋石勒以襄国为都建后赵,北周赵王宇文招也以襄国为都,历史上襄国数次成为都城,故邢台襄都区之名当源于此 [详细]
  战国时期,赵国在西夷仪筑有檀台和信宫,设别都为信都。《史记·赵世家》载:“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李公绪《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详细]
  任泽区的前身为任县,建制于西汉时期,隋唐后为邢州九县之一。“任”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古时候的“任”字和“壬”相通,而“壬”在五行中为“水”的代称,任泽区历史上是有名的水乡泽国,“泽”字指著名的大陆泽。 [详细]
  西汉置南和县,《南和县志》云此地“人和而知礼”,《水经注》云”北有和城,此云其南“,故此得名南和县。 [详细]
  春秋时县境筑有临邑,《左传》中“赵稷奔临”即此。汉置房子县,北齐并入高邑,隋复置房子县,治所迁原临邑,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城县,以境内有古临邑而得名。 [详细]
  秦属信都县,西汉析置为中丘县,以“西北有蓬山,丘在其间”而得名,隋开皇元年(581年)因避隋文帝父亲杨忠之讳而改为内丘县。 [详细]
  西汉于县境置鄗县和柏乡侯国,东汉鄗县改名高邑(治所柏乡固城店),柏乡侯国并入,北齐时,高邑县治所迁今高邑,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柏人、高邑二县置柏乡县,遥取汉柏乡侯国之名。 [详细]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置隆平县;唐天宝元年(742年)置尧山县;1947年两县合并,取首字为隆尧。 [详细]
  西汉置瘿陶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宁晋县,取“安宁”之意。《唐会要》卷七十一:“廮陶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宁晋县。”《河北省县名考源》:“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宁晋县,以此为古晋地并取安宁之义为名。”《宁晋县城区主要街路名称调整和命名方案》中说道:“天宝东(西)街:为县城主干道,因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始称“宁晋”而得名。” [详细]
  汉书·地理志》巨鹿郡巨鹿县:“禹贡大陆泽在北。”'巨鹿'原本为'大麓',最早见于《尚书》。它记载:'尧试舜百揆纳于大麓',古时候,大巨二字相通,麓鹿二字意近。战国末年,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把'大麓'写作'巨鹿',这就是巨鹿名字的来历。 [详细]
  西汉置堂阳县;五代改蒲泽县;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置新河县,以毗邻漳水新迁河道得名新河。近代又有滏阳新河从新河县穿过,新河之名可谓名副其实。 [详细]
  “广宗”一名始见于西汉时期,《汉书·诸侯王表》载: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孙刘如意为广宗王,盖取“推广宗子”之意为名。东汉章帝置广宗县,取“以广先帝基业”之意。 [详细]
  秦置巨鹿县,县治位于今平乡,东汉时析巨鹿县南部置为平乡县,以地势平坦而得名。该地在西汉时期曾封为平乡侯国,《汉书·王子侯表》:神爵四年(前58年)封平千顷王子为“平乡侯”,即此。 [详细]
  金置洺水县,后徙为威州治所;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威州为威县。据明嘉靖《广平府地》卷1《封域志》:“井陉者山之阨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御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旧之威州、今之威县得名以此。 [详细]
  西汉置清河郡,以境内清河而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