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属夜郎国。 秦代开始置吏,属象郡。 西汉属牂牁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后,始建汉兴县,属兴古郡。 东晋、南北朝改名南兴县。 隋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设附唐,属盘州治,系戎州都督府所辖之羁糜州。 南诏时属乌蛮于矢部。 宋属自杞国。 元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 明洪武年间在县境内置黄坪、布雄、捧鲊3营,属普安军民府12营长官司,置左、右千户所,属四川布政司。 永乐年间隶贵州行省。 清朝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普安州在黄草坝设州判一员治理。 清嘉庆三年三月初七日(1798年4月22日),建置兴义县,属兴义府,添巡检一员分治捧鲊。 清嘉庆十四年(1809)改普安直隶州。 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属兴义府。 1913年属贵西道。 1923年直属省。 1935年撤销捧鲊分县并入兴义县。 1950年3月17日,兴义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兴仁专区。 1952年12月,兴仁专区机关迁兴义县。 1952年12月4日,兴义专区成立,兴义县属兴义专区。 1956年7月8日,兴义专区撤销,兴义县属安顺专区。 1965年,兴义专区恢复,兴义县改属兴义专区。 1982年,撤销兴义专区,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县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11月6日,兴义县撤县建市。 |
南齐置新城县,属西平郡。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置新城守御千户所(今城关镇),隶安南卫。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改隶普安州。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划安南卫部分地置普安县,治新城(今城关镇),属安顺府。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裁新城千户所。 二十三年徙县治于新兴所(今普安)。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设新城巡检司。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迁巡检司于募役(今关岭自治县花江),于新城设普安县丞。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设新城自治公所。 1912年置新城县。 1914年更名新县,因与河南省新县重名;同年更名兴仁县,以原为普安县兴仁里得名,属黔西道。 1935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为专员公署驻地。 1949年为兴仁专区驻地。 1952年专署迁兴义,改属兴义专区。 1956年属安顺专区。 1958年贞丰县并入。 1961年贞丰县析出。 1965年复属兴义专区。 1982年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18年8月,兴仁县撤县设市获国务院批准,沿用至今。 |
周秦时,夜郎国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漏江县,隶牂牁郡。 汉(元封至东汉末),漏江县、贲古县。 蜀汉(至魏景元同),贲古县,隶兴古郡晋(泰始至泰元),漏江县,改隶建宁郡,贲古县地。 宋漏江县。 南齐,漏江县,改隶建平郡。 梁(陈同),乌蛮阿外格。 隋,暴蛮。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西平州。 唐贞观八年(634),盘水县。 唐(天宝至会昌)、五代,于矢部地。 宋(咸淳),于矢万户府。 宋(景炎),于矢府,普安路地,普安部地。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普安路总管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普安府,随置普安卫,隶云南布政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南卫(卫治今普安江西坡),同年置新兴、新城二所隶安南卫(新兴所即今普安县城)。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迁安南卫治尾洒堡(今晴隆县城)。 明永乐十一年(1413),调安南卫隶贵州布政使司,新兴所随之改隶。 明万历二十年(1592),新兴所随安南卫改隶安顺府。 清顺治十八年(1661)置普安县,自此起县名始定。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县治由新城所迁至新兴所(今普安县城),同时割安南卫的兴仁、兴让二里及阿计、安逸二营隶普安县。 雍正五(1727),改隶南笼府。 清乾隆十九年(1754)置普安县新城巡检司,改新城为新城镇。 清嘉庆二年(1797)改南笼府名为兴义府,普安县隶兴义府。 清嘉庆三年(1798)置县丞于新城,知县与县丞分疆而治。 1912年,裁新城县丞,以其地分设兴仁县。 1913年,州、厅一律改为县,省下设道,普安县改隶黔西道(道治安顺)。 1914年黔西道尹刘显潜报准调整兴义、兴仁、盘县、普安等县插花地。 1923年废黔西道,县直隶省。 1935年,全省分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兴仁,普安县隶第三行政督察区。 1937年,省将行政督察区并为5个,普安县仍隶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普安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正式成立,驻地盘水镇,设置5个行政区,区下设2镇、9乡。 1950年3月,普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将原来的5个行政区改成3个行政区。 1952年7月,兴仁专区改称兴义专区,普安县随之改隶。 1953年4月,普安县划为44个乡镇。 1956年7月,兴义专区撤销,普安县改隶安顺专区。 同年,普安县第一区更名地瓜区,第二区更名青山区,第三区更名兴中区,第四区更名盘水区。 1958年12月,晴隆县辖区全部并入普安县,驻地盘水镇。 1959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行政区划为8个人民公社、71个管理区。 1961年8月恢复晴隆县,原晴隆县管辖的区、乡全部划归晴隆县,普安县划为地瓜、青山、兴中、盘水4个公社,下辖33个管理区。 1962年3月,撤销大公社,复置4个行政区,将33个管理区调整规划为22个公社。 1965年7月恢复兴义专区,普安县划归兴义专区管辖。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普安县人民委员会改称谓为普安县革命委员会,隶属兴义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改兴义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行政公署,县亦改隶。 1982年5月撤销兴义专署,成立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区,普安县隶属黔西南州辖。 1984年4月,公社名称全改为乡,盘水镇升格为区级镇,7月撤销罐子窑和青山2个公社。 1986年12月,行政区域划分为4个区、1个区级镇、34个乡、2个乡级镇。 1992年1月,撤销地瓜、青山、兴中、盘水4个区,设8镇6乡。 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窝沿乡、雪浦乡、罗汉乡、新店乡、罐子窑镇、三板桥镇,成立盘水街道、南湖街道、兴中镇、罗汉镇、新店镇,设2街道8镇2乡,2019年行政区划区划调整,成立九峰街道、茶源街道,设4街道8镇2乡。 |
唐为安南县,属羁縻琰州。 唐末为爨氏管地。 宋属于矢部。 元属普安路总管府。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尾洒卫。 十七年废卫,置马乃、阿计、安逸3营,隶尾洒驿。 二十五年安南卫治徙尾洒堡(今莲城镇),隶贵州都司。 万历四年(1576)徙永宁州治于尾洒堡,州、卫同城。 清顺治十六年(1659)州治迁查城驿(今关岭县永宁镇)。 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安南卫改置安南县,属安顺府。 雍正五年(1727)改隶南笼府。 1914年属黔西道。 1935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因与法属安南同名。 1941年以城郊晴隆山更今名。 1949年属兴仁专区。 1952年属兴义专区。 1956年属安顺专区。 1958年撤县并入普安县。 1961年复置。 1965年属兴义专区。 1982年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秦为夜郎属地。 汉分属牂牁、同亭两郡。 唐属明州,后属罗甸国。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后属泗城羁縻州。 清雍正五年(1727)七月,云贵总督鄂尔泰奏准以红水河划分黔、桂界限,红水河以北没永丰州,州治长坝(今望谟县平绕乡),属南笼府;嘉庆二年(1797)九月,改永丰州为贞丰州,属兴义府。 1913年,改名贞丰县,属贵西道。 1923年,废道,直隶省。 1935年,属贵州第三行政督察区(署所兴仁)。 1940年,设立望谟县,割原隶贞丰的五、六两区8个联保。 1950年3月1日成立贞丰县人民政府,属兴仁专区。 1952年12月,兴仁专区改称兴义专区;1956年7月撤销兴义区,8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贞丰县属黔南州;1958年12月,撤销贞丰县并入兴仁县,划归安顺专区;1961年8月恢复贞丰县至今,仍隶属安顺专区;1963年4月贞丰县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65年8月,属兴义专区;同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贞丰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撤销贞丰县,仍隶属兴义专区;1967年9月,将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改为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4月改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委员会为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1981年9月,撤销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恢复贞丰县,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98年6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贞丰县为革命老区。 |
清康熙时,隶属广西泗城府。 雍正五年(1727年)置永丰州治于今县境石屯。 嘉庆三年(1798年)更名贞丰州,州治移至今贞丰县珉谷镇。 1940年,设望谟县,以“王母”之谐音得名,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52年,兴义专区设立,望谟县划归兴义专区。 1956年4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将紫云县部分并入望谟县。 1961年,又将并入部分划归紫云县。 1965年,根据国务院批复,兴义专区恢复,望谟县回归兴义专区,同年,改设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1981年,撤销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恢复望谟县,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 秦代属象郡、大夜郎国。 汉代属牂牁郡谈指县。 晋代属夜郎郡。 南朝时期为东爨乌蛮部属地。 唐代属罗甸(殿)国。 北宋时期属广南西路,称“安隆世亨”。 南宋时期属广西茂龙羁縻州。 元代属那地州。 明永乐四年(1406),始称“江外世亨”,属广西泗城州安隆长官司。 清康熙五年(1666),以江外世亨四甲半设置册亨州同,从此纳入国家区划建制,载入册籍,永世亨通,故名册亨。 清雍正五年(1727),设永丰州册亨州同。 清雍正六年,设立册亨州同衙署,及时建城安官,同年改称为册亨理苗州。 清同治八年(1869),将“理苗州”改为“理民州”。 清光绪元年(1875),改“西隆州”为“册亨分州”。 1912年,复称西隆州册亨州同。 1914年,正式建立册亨县,属黔西道。 1942年,改设册阳镇。 1949年属兴仁专区。 1951年5月,成立册亨县人民政府。 1958年,册亨县并入安龙县。 1961年,恢复册亨县建置。 1965年,撤销册亨县,成立册亨布依族自治县。 1982年4月,撤销兴义地区建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时改册亨布依族自治县为册亨县。 |
春秋战国时期,今安龙县境属古夜郎国。 西汉时改隶于牂牁郡,宋代中期于今县城东北置安隆洞。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设置安隆守御千户所。 清顺治九年(1652),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由广西入驻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 明永历十二年(1658),清军克取安龙府城,改安龙府为安笼所。 明永历二十年(1666),裁安南所并入安笼所名南笼所。 明永历二十一年(1667),升南笼所为南笼厅。 雍正五年(1727),升南笼厅为南笼府。 清嘉庆二年(1797),南笼府改为兴义府。 1913年9月,废兴义府,设南笼县。 1922年11月19日,改南笼县为安龙县。 1949年12月22日,国民党安龙县政府宣布起义,接受和平解放。 1950年3月25日,安龙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12月29日,撤销册亨县建置,并入安龙县。 1961年8月18日,册亨县恢复建置,从安龙县划出。 1966年2月,建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1981年9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复称安龙县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