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楚古道重镇,曾设青泥关建青泥城,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改青泥关为蓝田关而得名蓝关。 [详细] |
唐代此地之泉得名咽瓠,后演变为洩湖。 [详细] |
上古华胥氏在此创建了华胥国,因而得名。 [详细] |
西汉此地建有鼎湖宫,设专司护卫,有水护卫常驻此,因系前卫,故名。因镇政府驻前卫村而得名。 [详细] |
此地石门峪口有温泉,唐代名石门汤,玄宗赐名大兴汤院,遂得名汤峪。 [详细] |
宋以当地焦、戴二姓取名,曾设焦戴镇,明改为焦岱镇。镇政府因驻焦岱街而得名。 [详细]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三华里而得名。 [详细] |
位于古覆东山(玉山)之下,故名。 [详细] |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当地民众信佛教,取“普化众生”之意,得村名普华寨。因镇政府驻普化村而得名。 [详细] |
因镇政府驻葛牌街而得名。葛牌之名起源于该地原有一古葛藤,形如牌楼。 [详细] |
原名灞龙庙,因地处灞河之源而得名。 [详细] |
因清代此地住户曾有九间房,得九间房地名,镇政府因驻九间村而得镇名。 [详细] |
灞河支流蓝河因古桥得名,隋设蓝桥驿,清置蓝桥镇,今以镇政府驻蓝桥街而得名。 [详细] |
古时,川水流过川内欹湖之际,峡谷两侧山问众多溪流汇入欹湖,由高山顶俯视,川流逶迤弯曲,环凑涟漪,好似车轮辋状,因而叫做“辋川”,辋川镇亦因此得名。 [详细] |
原名“候子镇”,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走南阳时,其母在此等候其子归来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年)改为厚子镇。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