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振兴楚侯”之美意,故名。 |
相传:古代楚国一侯爵显贵落户于此,故名楚侯。 |
原名百俊里,盖系村民期望村中多出英俊豪杰之辈,后称百俊。 |
因驻地得名。以孙氏建村,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故名孙里,迄今村民以2/3以上均系孙姓。 |
由临猗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于1986年编纂《临猗县地名志》上记载,太是尊称,侯氏建村,为了纪念侯氏建村,而立名为太侯村。 |
相传:原名西新庄,前身为西孙坞村(运城县只有南、北、东三个孙坞)后因该村人丁渐少,移来董氏家族,逐渐繁衍昌盛,改名为董家庄。 |
以杨、姚二姓居民建村,该村居南,故名南杨姚。 |
原名李寺村,以李姓建村及村建寺庙而名,民国间为区别猗氏县城附近之里寺村,取里仁为美意,改名仁里。 |
张嵩,实乃人名,字仲山,御驾大将军济国公,居太原。商初,朝庭派遣御驾大将军济国公张嵩,字仲山(距今4300余年),朝庭派遣河东府镇守晋宝“猗氏盐池”。又名酌秀(酌,张的土音;秀,相的雅称。唐中叶张嘉祯、张延赏、张弘靖祖孙三代为相,又名张三相之家)。 |
明代,赵姓居此建村,故名赵家卓。 |
相传有一李姓庄稼汉建村,故名李汉,曾一度繁荣扩展委员一市镇四镇之一的李汉镇,后因萧条冷落,不以镇称,只称李汉。 |
原名杨姚村,以杨姚两姓建村而得名,后村子一分为二,因该村居北,故称北杨姚。 |
以申氏建村,故名申村。 |
相传:此处原名武阳城,为窦、夏王窦建德建都之地,唐太宗平灭窦建德后,因地势较高遂易名为高头村,习惯上简称高头。 |
清嘉庆年间因水患由高头移民创建,初名顺天庄,后以居高头村南,以方位定名高头南庄,简称南庄。1983年元月改村名为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