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街道相传在宋末是个小墟,叫“上墟”。 明代为警卫海疆﹐在此设淡水卫,以保卫大亚湾沿海区域。 清乾隆初年已形成较大的集镇,改为淡水墟,并设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机构。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成立人民区政权﹐是东江纵队时期最早建立的一个新政权。 1949年11月至1950年7月,改为淡水市,是当时惠阳人民政府驻地。 1958年,成立淡水人民公社。 1977年,改镇。 2006年4月28日,惠阳区淡水镇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 |
1992年,三和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筹建。 1997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 2006年,通过国家审核,名称由“惠阳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变更为“广东惠州惠阳经济开发区”。 2014年6月,经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三和街道办事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
1951年,属县第六区。 1958年,属淡水人民公社。 1961年,划小人民公社时因社址近沙田水库而取名沙田人民公社。 以后几经分合,仍然用沙田之名。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冬,撤区建乡。 1988年,改为镇。 |
明、清朝时属上下淮社(都)。 清同治九年(1870年),属圣堂约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淡水第二区。 1950年,属龙岗区(二区)的约场乡和新圩乡。 1951年11月,属第三区(区府设在龙岗)。 1957年12月,称新圩乡。 1958年,成立新圩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属淡水区新圩公杜和约场公社。 1963年,称新圩公社。 1984年1月,改名新圩区。 1987年1月,设置新圩镇。 |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编纂的《归善县志》疆域图中,有镇龙圩标注,并画有圩场。 清同治九年(1870年),属四围社约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九区。 民国二十六(1937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属第一区。 1950年,属潼湖(一区)镇隆乡。 1951年,属第二区(区府设在镇隆)。 1957年,改名镇隆乡。 1958年9月17日,属第一个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 1959年春,从东风公社分出,成立镇隆公社。 1961年,属潼湖区皇后公社和镇隆公社。 1963年,称镇隆公社。 1984年1月,改名镇隆区。 1987年1月,镇隆撤区设镇。 |
清同治九年(1870年),鹿颈、沙凹、淡塘属马安约堡;三栋、麻溪属四围社约堡;稻园、凤嘴、李溪、永湖、湖尾、蚌壳地属望助社约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十三区。 民国二十六至三十六年(1937~1947年),属第一区永湖乡。 1950年6月,属潼湖区(一区)麻溪乡。 1951年11月,属第九区(区府设在永湖圩)。 1957年12月,后称永湖乡。 1958年10月,成立永良人民公社(永湖、良井)。 1959年11月,从永良公社分出,为永湖公社。 1962年4月,属永湖区永湖公社、麻溪公社。 1963年2月,称永湖公社。 1984年1月,改名永湖区。 1987年1月,设置永湖镇。 |
清同治九年(1870年),良井地方属望助社约堡。 民国二十至三十六年(1931—1947年),属第四区。 1950年,属平潭区(五区)良井乡。 1951年11月,属第十区(良井区)。 1957年12月,称良井乡。 1958年10月,属永湖公社。 1959年2月,从永湖公社分出,为良井公社。 1962年4月,属永湖区山井公社和良井公社。 1963年2月,称良井公社。 1984年,改名良井区。 1987年1月,良井撤区设镇。 |
清同治九年(1870年),属通安约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十四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三区(区府设在横沥)所辖。 1950年,属平潭区(五区)。 1951年,属二十三区(水口区)。 1957年12月,属平潭乡。 1958年10月,属平潭公社。 1962年4月,属马安区新光公社和平潭公社。 1963年2月,属平潭公社。 1984年1月,属平潭区。 1987年1月,平潭撤区设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