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加合原名叫“加合尔”。藏语对汉族称“加”;土著、吐谷浑人称“合尔”,总称“加合尔”。今演变为加合,冠以上、下以示区分。
光绪年间从今民和县(原甘肃碾伯)迁来数户褚家人居住,地滩祁姓原属祁家川土司后裔,后因家族内讧流亡化隆,故名。
光绪年间从今民和县(原甘肃碾伯)迁来数户褚家人居住,该地原是一片草滩,故命名地滩。后冠以上、下以示区分。
为藏语,意为藏化土族。冠以上、下以示区分,故名。
卧力尕系藏语译音:意为藏化土族。冠以上、下以示区分,故名。
约在清朝时是藏放牧民居住的地方,当时就叫“沙洞”藏语意为土坑之意,约在清末年间,从民和迁移数户汉族定居,后把“沙洞”演变为“哈洞”,故名。
绽麻原为藏族牧民草山。在明洪武二年(约公元1370)莫姓数户从南京迁到西宁,清乾隆年间由西宁迁到此地,后又从湟中等地陆续迁来数户。“绽麻”原叫“堂麻尔”,藏语意为红土滩,今演变为“绽麻”,故名。
原为藏族阿加部落的牧圈,约在1836年从民和县迁居。后冠以上、中以示区分,故名。
原为藏族阿加部落的牧圈,约在1836年从民和县迁居。后冠以上、中以示区分,故名。
清朝前有吐谷浑人的一处牧圈,藏语称为“浩拉”。清末年间,从甘肃河州等地迁来数户回族定居,后将“浩拉”演变为胡拉,故名。
民国年间从民和县迁来几户姓韩在此开荒种田,建立村落,因该处地处鲁曼山山根,周围村民称之为下山根,故名。
清朝末期以西宁朝阳堡子迁来姓魏的弟兄三人,开荒造田,建立村落,因本村建在山脚下的一条沟内,故得名下沟。
原是藏族百长角巴管辖,曾因民族之间不和,有人算命后挖出一条毒蛇,铲断两截,从此和睦相处,由此命名为卜隆,1930年从李家庄迁来数户汉族定居。
原称能麻吾具,巴燕藏族氏族部落之一。清朝末期,从甘肃一带(今民和县)迁居,简称吾具,后冠以上、下以示区分,故名。
原称能麻吾具,巴燕藏族氏族部落之一。清朝末期,从甘肃一带(今民和县)迁居,简称吾具,后冠以上、下以示区分,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