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郾城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郾城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沙河横跨漯河市区。沙北,泛指漯河市区沙河以北。街道因此得名。 [详细]
  龙塔,即龙塔古篆,又称彼岸寺经幢,是"香水海石幢"的俗称。石幢雕工精湛,上部八棱千佛造像,伎乐仙人,中部四面小篆"许州郾城县彼岸寺碑铭",下部四面造像,底部雕以海池,池壁上为佛传故事浮雕。明代僧人宗岩称其为"香水海石幢",俗称"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街道因此得名。 [详细]
  淞江,取东北地区河流松花江简称松江同音。漯河城市主要道路命名原则为东西向道路以河流命名。该路在市区北边,取北方松花江命名,因三字拗口,取松江同音淞江命名。 [详细]
  明万历年间,山东省邹县孟子第52代孙孟大恭在朝居官,后环游河南于此落户建村,名孟庄。并于村东修玄武庙,遂称孟庙。 [详细]
  北临颍河故道,据县志记载,商王武丁经此后,称为小商河,并以为村名。据1934年《郾城县记》载:小商桥,隋开皇四年(584)在河上建石拱桥一座,名小商桥,后村以桥名小商桥,简称商桥。明末筑有寨,称小商桥寨,以桥为界,南寨(又称商桥南寨)属郾城,北寨归临颍。 [详细]
  曾名洄曲镇,因洄曲河于此洄曲而得名。唐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起兵造反割据蔡州,宰相裴度驻洄曲督战。十二年(817)冬,遣节度使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平定吴元济之乱后,唐宪宗封裴度为“晋国公”,当地百姓为感念裴度之功,为其建庙立祠、碑,也将洄曲更名为裴城。 [详细]
  新店,取“新选址建村”之意。传明初有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移民,在尧河东岸河堤旁建村(在今新店村西北约4千米处),因多顺河堤建房,房屋呈微斜状,且村临大道,村人多开设食宿店,故名斜店,又名斜店街。后因水上交通不便,在今址重建新村,得名新店。古沙河航运开通后,水上运输日趋发达,在现今的新店南门外设立水旱码头。至明中期大量移民涌入,日渐繁华,发展为集镇,因西十里有小新店,遂称大新店。 [详细]
  古时村民多在官道两旁开设食宿店,且村庄距老县城15华里,遂称十五里店。后因沙河水子镇区南部蜿蜒穿过,宛若蛟龙,寓“经济发展腾飞”之意得名龙城。 [详细]
  李集,俗称李家集。明初,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处交通要冲,至清乾隆年间渐成周边村庄货物交易的集市,故名。 [详细]
  2004年由郾城县改设,隋开皇五年(585)郾县故名郾城县;以古郾子国(郾国、南燕国)得名;据明《嘉靖许州志》:郾城县本古郾子国,故名,夏初因皋陶治苗有功,封皋陶之后于郾,即古郾子国。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