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称来源于蒙古语“常突额尔克”前二字的字音。“常突”汉语意思为绿色草原。这个地方原来是蒙古族的游牧区域,绿草一望无际。清朝嘉庆十一年(1806),取“常突”二字命名为“昌图”。后一直沿用此称,至今已有170多年。 [详细] |
因原为昌图县城古老驻地,故称老城镇。 [详细] |
清道光初年,修筑堡时,挖得石碣残碑段,成八棱形,直径38厘米,高44厘米,角棱清晰,无文字迹象,又因这里是古城址,故得名八面城。 [详细] |
光绪十五年(1889)因大雨东辽河泛滥,洪水淹没右岸,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三江口地区严重受灾。无家可归的人们纷纷渡河到东辽河左岸后大明屯定居。由于三江口的住户居多,有些手工业业主、经商户重操旧业,故后大明屯改为三江口,沿用至今。 [详细] |
因1802年(嘉庆七年)蒙亲王博多勒葛台派管家金姓(名字失考)为王旗征租,来此地落户,逐渐成为村落,故名金家屯,以驻地金家屯得名,沿用至今。 [详细] |
泉头约建于清宣统年间。原来这附近有几个泉眼,泉头处于这几个泉眼的上头称泉眼头,民国年间称泉头至今。 [详细] |
宝力名称的蒙古语“薄落屯”,即居住点稀少,形成村落,村民以其“薄落屯”译音称玻璃屯,民国期间又已该地貌似“元宝型”并以其玻璃屯谐音转称“宝力”,沿用至今。 [详细] |
源于清道光年间,关内移民来此建村,并与村外建两座小庙,前后相距三十米,形村后,以此得名双庙子至今。 [详细] |
源于北宋年间。据传: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恒)二帝,被金国完颜兀术掳往五国城(今吉林农安县),路经此桥(亮中河桥),或立遇此河架桥而过,后人为了纪念此事,称为“两宗桥”。清嘉庆年间形成村落即转音习称“亮中桥”。 [详细] |
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将领骑马途径此地被河所阻,他扬鞭催马一纵而过,故将此河取名马纵河,谐音马仲河。1941年建马仲村公所以驻地“马仲河”前两字命名。1984年根据政区名称与驻地名称统一要求,名尾加“河”字。 [详细] |
伪满期间,日本人在此建火车站,因位于毛家屯、小六家子、赵家店中间,故得名毛家店车站。此地因而得名毛家店。 [详细] |
1754年8月,即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来吉林途经此地,见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四方充满平和安详之气,故而赞曰“四平街”。后因东北叫四平街的地方有五处,1937年为与新四平街(今四平市)区别,改名为老四平街,即为现在老四平镇。 [详细] |
嘉庆十一年(1806),大洼隶属昌图厅,实行社甲制负责政务,大洼境内汉族人日增,集民成村,因地势低洼而得名大洼。 [详细] |
清嘉庆七年,聚民成村时,附近有七岗六沟,村落在南数第一条沟内,故名头道沟,简称头道。 [详细] |
清嘉庆年间集民成村以前,本处有大片水泊沼泽,期间水草丰茂,树密林深,僻静清幽,因常有鴜鹭等水鸟栖息于林树之间,故名鴜鹭树。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