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9日成立芜湖市第一、二、三、四区。 第一、二区即现镜湖区前身。 第一区设沧津、来凤、长春三镇;第二区设了弼赋、驿前、北来三镇。 1950年4月,市委决定撤消一区、二区,设立街道委员会,1952年6月,恢复行政区,更名为环城区、长街区,建立区人民政府。 1955年12月27日,撤消河南区建制,分别并入环城、长街两区管辖。 1956年6月13日,长街、环城区人民政府改为人民委员会,1960年1月,环城、长街两区合并为镜湖区。 5月,建立镜湖人民公社。 1961年,区人民公社改为区人民委员会。 1968年,设置为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根据中共芜湖市委决定,镜湖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镜湖区人民政府。 2006年2月,原镜湖区与新芜区合并成立新的镜湖区。 |
1949年5月10日,芜湖市市区划定为4个行政区,第四区辖江口、尚来2个镇。 1950年4月,中共芜湖市委决定撤销市区的4个行政区。 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原第四区改称河南区。 1955年12月27日,撤销河南区建制,分别划归环城、新芜两区管辖。 1958年7月24日,将芜湖县马塘乡划归芜湖市管辖。 1960年1月,恢复河南区。 同年5月,城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马塘人民公社。 1961年,马塘人民公社改为马塘区人民委员会。 1963年3月13日,原马塘乡的元山、平山、马塘3个大队和大营大队的大部分地区,划回芜湖县。 1965年8月2日,芜湖市所属的马塘公社划归芜湖县,1976年10月29日,马塘公社划归芜湖市领导。 1968年8月,成立马塘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撤销马塘区革命委员会,设立马塘区人民政府,下辖江口、朝阳、弋江桥3个街道。 2002年11月,马塘镇所辖9个自然村划归弋江桥街道。 同年12月,设立南瑞街道。 2006年2月10日芜湖市行政区划调整,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原芜湖县火龙岗镇整建制划归弋江区。 2020年6月5号,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并入弋江区,至此,弋江区辖10个街道、1个镇。 |
1990年2月,撤销原芜湖市郊区、四褐山区、裕溪口区,设立鸠江区。 1996年,鸠江区辖2街道2镇1乡:四褐山街道、裕溪口街道、湾里镇、大桥镇、官陡乡。 1997年,撤销官陡乡,设立官陡镇,辖四褐山、裕溪口2个街道,大桥、湾里、官陡3个镇。 2004年,将芜湖县的清水镇划入芜湖市鸠江区。 撤销清水镇,分设清水、荆山、大闸、张镇4个街道,辖6个街道、3个镇。 2005年9月13日,将鸠江区的荆山街道以及湾里镇的广福、莲塘2个社区划归镜湖区管辖,街道由原来的5个变为8个,辖8个街道:四褐山街道、裕溪口街道、大桥街道、湾里街道、官陡街道、清水街道、大闸街道、张镇街道。 2007年10月,清水街道11个村归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成立万春街道办事处。 2011年8月22日,将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 至此,鸠江区辖7个街道,1个镇。 2013年3月28日,将无为县的二坝镇和汤沟镇划归鸠江区管辖。 2014年4月1日,将无为县的白茆镇划归鸠江区管辖。 截至2021年7月,鸠江区辖5个街道,4个镇。 |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芜湖县,属丹阳郡。 隋并入当涂县。 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复置,属升州。 宋初属宣州。 太平兴国三年(978)属太平州。 元属太平路。 明、清属太平府。 1914-1928年为芜湖道驻地。 1932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 1949年以原县城及近郊3乡置芜湖市。 县人民政府迁至马塘,属芜当专区。 1950年直属皖南行署。 1951年属池州专区。 1952年属芜湖专区。 1959年并入芜湖市。 1961年复置。 1971年划宣城县西北2镇8乡来属。 1980年为芜湖市辖县。 2020年8月撤销芜湖县,设立芜湖市湾沚区。 |
西汉元封二年(109)建春谷县,属丹阳郡。 三国吴永安年间(258~264)地属故彰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属宣城郡。 东晋大兴元年(318),于春谷地侨置襄城郡繁昌县,春谷、繁昌两县并立。 咸和四年(329)侨置淮南郡,领春谷、繁昌等县。 晋太元八年(383),改春谷为阳谷。 晋义熙九年(413)省阳谷入芜湖县,又省芜湖入襄垣县。 自是春谷废,唯繁昌存。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淮南郡并入宣城郡,繁昌县属宣城郡,太始三年(467)复属淮南郡。 梁天监元年(502),以阳谷地置南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罢南陵郡置南陵县,废繁昌等县更置当涂县,属宣州。 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复置繁昌县,属江宁府。 北宋开宝八年(975),繁昌县属宣州。 太平兴国二年(977),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南宋绍兴元年(1131),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至正十五年(1355),升为太平府。 明洪武四年(1371)定太平府直隶京师。 永乐十八年(1420),改京师为南京,称南直隶太平府,繁昌属之。 清康熙六年(1667),繁昌县隶属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 中华民国初,繁昌属芜湖道。 192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32年,属第九督察区。 1940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当专区。 1950年,属池州专区。 1952年,划归芜湖专区。 1981年,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7月,改属芜湖市。 2020年6月5号,撤县设区更名为芜湖市繁昌区,地名沿用至今。 |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宣城县、春谷县,南陵县域分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东晋于沿江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戌。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 之后历代沿用南陵县名。 隋开皇九年(589),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 唐武德四年(621),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又归宣州,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属江南西道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属宣歙观察使宣州。 大顺元年(890),属宁国军宣州。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 宋开宝八年(975),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 南宋,乾道二年(1166),升为宁国府,江南东路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府。 明洪武十三年(1380),属六部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1403),属南京直隶宁国府。 清顺治二年(1645),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仍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 1912年1月,裁府,直属安徽省。 1914年6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 1928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 1932年10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8年10月25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0年8月6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查区。 1949年4月22日,南陵解放。 同年5月13日,归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5月26日,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 1952年2月4日,划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 是年8月27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芜湖地区。 1980年1月29日,属安徽省宣城地区。 1983年6月7日,划归芜湖市。 |
夏、商、周三代,为扬州巢伯国。 春秋战国大部分时间属楚,有时属吴。 秦隶九江郡居巢。 西汉隶淮南国、庐江国,境内有临湖、襄安等县。 东汉隶庐江郡。 三国时属吴濡须。 晋属庐江郡。 宋、齐、梁时属豫州、南豫州,境内有扶阳县、蕲县。 陈时属合州蕲县。 隋改合州为庐州,改蕲县为襄安县,县下设无为镇。 唐初境内置开城、扶阳县,不久即废二县置巢县,隶庐州。 五代十国,先后隶杨吴昭顺军、南唐保信军和后周江南国。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县。 熙宁三年(1070)置无为县,无为军领巢县、无为、庐江三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为无为路,隶江淮行省。 至元二十八年(1291),更名河南江北行省,改无为路为无为州,仍领巢县、无为、庐江三县,隶庐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无为州领巢县,直隶中书省。 弘治七年(1494),无为州改隶庐州府。 清初仍隶属庐州府,领巢县。 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无为州隶庐州府。 雍正二年(1724),无为州不领巢县。 1912年4月,改州为县,隶庐州府。 1914年6月属安庆道。 1928年废道,直隶安徽省。 此后先后属安徽省第二、五、三、一行政专署。 1949年4月11日,无为县全境解放。 7月,无为、临江、湖东、无南四个县级民主政权合并成立无为县政府,辖9区1镇,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1952年8月,隶芜湖专区。 1958年10月,全县成立31个人民公社。 1962年5月,设区10个、镇2个、公社70个。 1965年7月,复隶巢湖专区。 1979年增设二坝镇。 1983年政社分开,恢复乡、村建制。 1992年撤区并乡,全县设立28个乡镇。 1995年增设7个乡。 2004年和2005年,分别撤销了4个乡镇和8个乡镇,至此全县有23个乡镇。 1999年7月,地级巢湖市成立,无为县隶之。 2011年8月,撤销地级巢湖市,改隶芜湖市。 2019年11月20日,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