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微子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微子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相传最初由姓秦的人立村定居,因村建在山坡上,故名。
相传古代有凤凰落在此地,后人筑有凤栖桥,故名。
相传最早由姓贾的人在此立村定居,故名。
祖传,在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下,战乱纷纷,民不聊生,此时陈胜、吴广站出来,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村民郝兢辉也参加这支农民起义,秦二世镇压了这次的农民起义,郝兢辉拒不投降,但为了保住村民的生命他只好为其卖力,牺牲自己。一天正午,在烈日当空下,他被万箭穿心。后来,村民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村庄改名郝家沟村。
相传该村原名王都堂,根据墓碑记载:古代王都督死后埋在此地,并为他修了一个堂,叫王都堂,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个村庄,故名。
相传三百多年前,由姓韩和姓代的人家到此立村,因韩姓占大多数,且以果树园为生,故名。
秦姓家谱中有“秦于清顺治13年(1656)卜居李家庄”一语,这是目前发现李家庄村名的较早记载。村民李石林家的一个“大明正德”紫砂香炉(已卖),证明李家庄最迟于明朝立村。“八月十五杀家鞑”的俗语相传,说明在元朝时就有李家庄村。“杨家群”和“杨叉沟”的地名,与杨家将在这里作战有关系,此线索证明李家庄村于宋朝就存在。李家庄村座落在禹王垴左腋,其右腋是合室乡,从禹王垴经尖垴山往北峭壁处的岩石溶洞—“黄龙洞旧石器遗迹”。这也可佐证李家庄村的悠久历史。
据康熙四十五《潞城县志》记载(1706年),属微子里,名为南凹里,光绪甲申年(1884)属东乡,分为南上(十六里)和南凹(十六里)。1949年前分为南祥、南凹两个自然村,中间一庙之隔,约一百米左右,两村经常起纠纷、闹矛盾。解放初期两村合为一村,为使村民友好和睦相处,故改名为和合村。
传说当年有一罪犯,逃至该村山林,官兵为缉拿罪犯,竟将村四门贴了禁封,禁止行人往来。外村传言该村成了“禁村”。事态平息之后,禁村不经而走,成了该村的称谓。当时有识之士认为“禁”字含义不祥,便改为“靳村”。这就是靳村村名的来由。相传该村位于禹王山和牛王垴之间,当时两山上长满松柏树,为禁山,故将该村称为禁村。后来该山发生火灾,山林烧光,不需要禁山,便改村名为靳村。1988年11月19日,潞政发[1988]61号文件,靳东村更名为东靳村。
传说当年有一罪犯,逃至该村山林,官兵为缉拿罪犯,竟将村四门贴了禁封,禁止行人往来。外村传言该村成了“禁村”。事态平息之后,禁村不经而走,成了该村的称谓。当时有识之士认为“禁”字含义不祥,便改为“靳村”。这就是靳村村名的来由。相传该村位于禹王山和牛王垴之间,当时两山上长满松柏树,为禁山,故将该村称为禁村。后来该山发生火灾,山林烧光,不需要禁山,便改村名为靳村。1988年11月19日,潞政发[1988]61号文件,靳西村更名为西靳村。
相传很早以前,此地乌鸦很多,群居于崖壁之上,名叫鸦崖地。后因该村大部分人姓魏,故改名魏家庄,沿用至今约五百余年。
因村中有条季节性河流,古时每当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就会危及村民的住房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水势漫流,而取名为漫流河村。
村名因河而定,在很早以前统称漫流河,据老人传说,大约在1702年前后,先有孟氏族,从山东迁此地,后有王氏族从潞城城关迁此地,先后还有申氏、靳氏、张氏来此。根据人口兴旺状况发展,孟、王发展比较快,在这样情况下,先定名为孟王庄,后来,随着人口的发展,王氏族很快壮大,在封建社会,王家人多势众,就定名为王家庄。
传从前该村沟里有股泉水,常年结冰,故名。
相传村名来历有三:其一是据《潞州府志》记载:神头村北,树木参天,石山烟郁,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