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全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全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始为虔南县地,属大龙堡辖区。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大龙镇。

1950年,改称城厢镇,属第一区。

1958年10月,并入东风公社。

1961年10月,复设城厢镇。

1968年,再度并入东风公社。

1971年9月,恢复城厢镇建制,改名城关镇公社。

1983年冬,复称城厢镇。

2001年12月,撤销原小慕乡,并入城厢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全南县人民政府设立大吉山镇。

1949年,属第五区。

1952年,属大吉山矿区。

1956年,属南迳区。

1958年,公社化后为大吉山镇。

2001年12月,乌桕坝并入大吉山镇。

民国元年(1912年)后,陂头镇境域属第四区,设杨溪、步鸣2乡。

1952年,属第七区。

1956年,撤区并乡时属龙源坝区陂头乡。

1958年,公社化后由11高级社组成陂头公社,同年冬并入八一垦殖场,称一分场。

1959年1月,改为陂头公社。

1984年6月,实行乡、村建制时改称陂头乡。

1987年,改为陂头镇。

2001年12月,撤销竹山乡,并入陂头镇。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一区。

1949年底,属一区。

1955年,属城厢区。

1958年,公社化时名为东风公社。

1984年6月,改称为金龙乡。

1993年11月,撤乡设金龙镇。

2001年12月,撤销木金乡,随兆坑林场代管的兆坑村、坳背村起并入金龙镇。

民国八年(1919年),属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称为集贤乡,属第四区。

1949年后,南迳属第四区。

1955年,改称为南迳区。

1960年,改称为南迳公社。

1984年,改称为南迳乡。

1994年,称南迳镇。

2001年,撤销大庄乡,并入南迳镇。

清末时期,为镇南堡所辖范围。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虔南县第三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文化乡。

1949年,属第二区,区政府驻龙源坝圩。

1956年,改称为龙源坝区。

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龙源坝公社,同年冬,划属国营八一垦殖场第三分场。

1959年,分出改称龙源坝公社。

1984年6月,改称为龙源坝乡。

2001年,寨下乡并入龙源坝乡,改称龙源坝镇。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属大龙堡。

民国元年(1912年)后,境域以寒洞、田在、罗坊、长塘水系为界,东部地区属新安乡,设有6保;西部地区属集贤乡,设有5保。

1949年,属第四区。

1956年,裁区并乡,划归南迳区1958年,由11高级社组建成卫星公社。

1960年,更名为中寨公社。

1984年6月,改为中寨乡。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社迳乡属全南县第四区。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区设乡,改称江口乡。

1949年,属第三区,1955年6月,改称为社迳区。

1958年,成立社迳公社;同年冬,划归八一垦殖场为二分场。

1959年1月,改为社迳公社。

1968年,江口公社并入社迳公社。

1972年10月,江口公社从社迳公社分出。

1984年,改称社迳乡。

2001年12月,撤销江口乡,并入社迳乡。

中华民国初年,属信丰县小江区崇仙乡。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8月,属虔南县第四区。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虔南县江口乡。

1049年,龙下乡属第三区。

1956年,裁区并乡时属社迳乡。

1958年10月,属八一垦殖场三分场。

1959年1月,改为龙下公社。

1984年,龙下公社改为龙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