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驻地有闽清县最大的溪流经此地后汇入闽江,相传古时在溪流的两岸有很多的梅花,且在此溪流的左岸,离溪还远的一岩石,天然成坪,背山面水,面平而滑,壁高丈余。宋代朱晦庵先生为避学禁,屡到此地,爱其山水幽洁,曾书刻:“梅溪”两字于石壁上。故称为“梅溪”。 |
2012年起闽清县在梅溪镇上埔、建兴等村中进行大面积拆迁改造,建设一个新的城区来减轻旧城区压力,从2015年起就在筹备建设一个新的社区,来管理新增的外来人口及社区服务。因为是新建的城区,故名“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 |
建国前本村与渡口统称谷口。1973年分设大队时,以渡口桥为界,桥上方称上埔,桥下方为下埔(即现在的渡口村)。本村在桥上方,故本村名“上埔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上埔村的村民委员会”。 |
中有两座山峰名叫榕山和院坪,从两座山名中各取首字为村名“榕院”。设立村民委员后,即“榕院村村民委员会”。 |
相传古代最高峰鸡髻仙的山腰有一块巨石,风雨吹动时会发出类似钟声的声音,故取名“钟石。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钟石村村民委员会”。 |
1972年由榕院大队中的岭头、格洋、白石坑、猴山、下全厝、凤山亭6个自然村划分出来成立一个大队,因原有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取名“榕升社”,故以“榕升”为队名,后因“升”与“星”同音字,最后定为“榕星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榕星村村民委员会”。 |
历史以来与闽侯县小箬相隔一条闽江(溪河),且地处溪的北边,故取名“北溪”。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名“北溪村民委员会”。 |
相传几百年前在村中“洋头隔”的地方有一株大樟树,同时村内洋中自然村也种有很多樟树,故取名“樟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樟洋村村民委员会”。 |
因村中有一小溪名为“石郑溪”而得名。早年因石郑溪溪水清澈也叫“清溪”。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石郑村村民委员会”。 |
一是相传元代在石郑村兴建一座香林寺时,同期修一条马路通往宋代所建的白云寺,便于两寺佛事交往。马路通过的村庄恰好有一小平洋,故取名“马洋”。二是传说早年此地草料茂密是牧马的好地方,白云寺的和尚经常将马赶到此地放牧,故称“马洋”。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马洋村村民委员会”。 |
在建国前名为“谷口”,后与闽江北岸梅埔往来,设置有渡船口岸,故称“渡口”。设村民委员会后,即“渡口村村民委员会”。 |
相传一千多年前,有一山寨座落于村境的后面,故名“里寨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里寨村村民委员会”。 |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由龙兴、清安等自然村组成一个大队,因为是新立的大队取其“建”字为首,又因大队部设在龙兴自然村,取其“兴”字,故称“建兴”。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即“建兴村村民委员会”。 |
在建国后人民公社化成立大队时,以解放后的新社会“新”字为首,同时又以翻身的新农民得到幸福再取“民”字合起来,定为“新民”大队。后改为村民委员会,即为“新民村村民委员会”。 |
古时本地居民喜欢种植梅花,地域中间有一较大的平地,平地旁有一池塘,后取名“梅埔”。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梅埔村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