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高寨镇位于互助县东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3’34”—102’05‘06”,北纬36’30’20”—36’37’04”,北依哈拉直沟乡,东与红崖子沟乡接壤,南与平安县相临,西与西宁接壤。全镇辖8个行政村,58个生产合作社,全镇总人口12414人,西村是高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二00一年十月撤乡建镇更名为高寨镇人民政府,各村委会名称分别为:东村、中村、曹家堡村、西村、东庄村、西庄村、北庄村、西湾村。 二、自然环境 全镇平均海拔2300米,地貌形态以高山为主,地势南低北高,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冬季多大风,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300—400毫米,年无霜期187天,属于干旱地区。境内有和平渠和曹家堡村灌渠。 三、社会经济条件 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为12414人,其中农业人口12102人,占总人口的97.48%,非农业人口312人,占总人口的2.52%。主要居民人口是汉、藏和回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3%。该镇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马铃薯、油菜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3.33公顷,总产298.40万斤,年均亩产373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3.33公顷,总产31.92万斤,年亩产319斤,全镇农业总产值1477.41万元,其中种植业702.52万元,畜牧业774.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179.00万元,农村居民纯收入2589元。 四、城镇基础设施现状 自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高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飞机场专用道、丹高、平高公路及乡村公路共同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兰西高速公路。青藏铁路横穿该镇,西宁机场、省石油三库座落高寨镇。全镇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高标准电网改造。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村村通邮。主要企业有:高寨镇砖厂、东庄砖厂、高能电站、高隆电站、石膏粉子厂等11家企业。主要矿藏有:油页岩、石膏等。 文教医疗:全镇有寄宿中学1所(互助四中),完全小学5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1所、1个教学点,中小学生共2389人,教职员工172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办和个人医疗点14个,分布于8个行政村。商业服务:商业网点大部分集中在平大公路两侧。其中有商店、饭馆,基本上能满足周围村镇现有居民的生活需求。 |
威远镇为县府驻地。位于县境西部。人口4.6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79.6平方千米。辖西上街、西下街、寺壕子、大寺路、深沟、白崖、红崖、崖头、古城、班家湾、大寺、小寺、纳家、兰家、凉州营、安定、余家、前跃、西坡、卓扎滩、红嘴儿、卓扎沟22个村委会和南街、北街、北郊3个居委会。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威元镇,1949年沿旧制仍设威远镇,1958年并入沙塘川公社,1959年分设城关公社,1983年复设威远镇。 |
丹麻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2.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6%,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147.7平方千米。辖东丹麻、拉庄、哇麻、景州、泽林、补家、西丹麻、东家、桦林、索布滩、索布沟、松德、温家、汪家、山城、新添堡、岔尔沟门17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丹麻乡,1958年并入哈拉直沟公社,1961年分设丹麻公社,1983年复设丹麻乡。 |
南门峡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总面积265.3平方千米。辖却藏寺、尔沟、大老虎沟、祁家庄、西坡、麻其、七塔尔、东沟、尕寺加、西山根、峡口、北沟脑、古边、卷槽14个村委会。原属大通县隆旺乡,1954年划归互助县,1958年与丰稔乡合并为却藏寺乡后并入五峰公社,1959年分设南门峡公社,1983年改设南门峡乡。 |
加定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境东端,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6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26.1%。土族占总人口的22%。面积606.5平方千米。
加定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境东端,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6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26.1%。土族占总人口的22%。面积606.5平方千米。辖桥头、浪士当、加塘、扎隆口、扎隆沟、下河6个村委会。 1949年沿旧制设加定乡,1956年改设加定藏族乡,1958年合并为北山公社,1961年分设加定公社,1983年复设加定藏族乡。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加定藏族乡,设立加定镇。 -历史沿革1949年沿旧制设加定乡,1956年改设加定藏族乡,1958年合并为北山公社,1961年分设加定公社,1983年复设加定藏族乡。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加定藏族乡,设立加定镇。 -乡镇建设加定镇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突出广大农牧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有序推进。组织领导到位。全县换届选举安排意见下发后,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为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分工和职责,加大了指导和督查力度。各村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选举工作,并向镇领导小组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和动态。全镇形成了组织有力、责任明确、上下联动、协调指导的纵向领导格局,为选举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宣传动员到位。镇党委及时组织召开了由镇、村干部和抽调工作人员参加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大会,各村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户长会等不同形式的会议,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青海省村(牧)民选举办法》和有关换届选举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各种宣传载体开展了民主法制宣传,使广大村民群众对换届选举的有关法律、政策、选举程序、要求和民主政治权利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
塘川镇是2006年8月互助土族自治县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的乡镇。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区东西越3千米,南北长35千米。总面积208.6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土族,藏族,回族等。 -乡镇划分新设立的塘川镇辖28个村(牧)委会,既雷家堡、甘一、甘二、总寨、上山城、陶家寨、下山城、水湾、刘家、三其、汪家、五其下、五其上、后山,双树、周家、董家、坪地、吉家沟、朱家口、大庄、大通苑、黄家湾、新元、包家口、什字、高羌、大沟. -乡镇资源区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石灰岩、石膏居多,主要分布在水湾,五其,刘家庄等地方。当地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已经初具规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当然与此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区内有塘川工业区,有建材厂,炭化硅厂,水泥厂,青稞酒厂等一批现代化加工企业。 区内交通相当便利,有三条公路连同西宁到互助,宁互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穿越整个区,促进了区内经济发展。全区有完全中学一所,既互助县第五中学,一所初级中学,双树中学。小学若干。 塘川物产丰富,其中橄榄有佳味之称。陈志岁游塘川,留有咏橄榄诗句:“细芬味数山园颗,一次回思一次甜”。 |
五十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8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7%。面积167.3平方千米。辖桑士哥、五十、包家、桦林、北庄、土官、班彦、荷包、三庄、拉日、巴洪、卓科、柳家、下甘滩、上甘滩、奎浪、扎巴庄、寺滩、拉洞19个村委会。1951年设立五十乡,1957年并入巴洪乡,1958年并入红崖子沟公社,1961年分设五十公社,1983年改设五十乡。 |
五峰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2.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5%,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91.1平方千米。辖上庄、新庄、上马圈、下马圈一、下马圈二、海子、后头沟、陈家台、北沟、石湾、白多峨、转嘴、七塔尔、仓家沟、支高、兴隆、纳家、平峰18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五峰寺乡,1958年与兴泰乡、南门峡等乡合并成立五峰公社,1983年复设五峰乡。 |
台子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8千米。人口2.1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16%,还有藏族。总面积81平方千米。辖上台子、下台一、下台二、多士代、长寿、菜滩、大菜子沟、新城、楼子滩、直沟、峡门、河东、格隆、新合、恰卡、阿士记、塘巴、出路沟、哇麻19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塘巴乡,1952年改为台子乡,1958年分并入沙塘川公社和五峰公社,1961年分设台子公社,1983年改设台子乡。 |
西山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族。总面积89.4平方千米。辖王家沟、麻莲滩、邵代家、郭家沟、西沟坪、西沟底、王家山、东山、和平、刘家沟、张家沟、铁家、杨徐、牙合、湾地、王家庄、郑家山17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西山乡,1958年并入沙塘川公社,1961年分设西山公社,1983年复设西山乡。 |
红崖子沟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1.9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21%,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180.2平方千米。辖白马、小寨、下寨、星家、站家、上寨、担水路、蔡家、老幼、张家、马圈、西山、流水沟、芦草沟、加克、大庄廓、小红沟17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上寨乡、白马乡,1952年设红崖子沟区,1957年撤区设立巴洪、太原、白马乡,1958年与巴洪、太源、松多等乡合并成立红崖子沟公社,1960年归西宁市平安区,1962年归属互助县,1983年改设红崖子沟乡。 |
巴扎藏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50千米。人口0.5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1%。面积522.1平方千米。辖抓什究、峡塘、甘冲沟、甘冲口、学科滩、彩隆、元甫、柏木峡8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巴扎乡,1956年改设巴扎藏族乡,1958年并入北山公社,1961年分设巴扎公社,1983年复设巴扎藏族乡。 |
哈拉直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1.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族、藏族。总面积121.7平方千米。辖尚家、杏元、盐昌、孙家、蔡家、费家、师家、蒋家、白崖、新庄、魏家堡、毛荷堡、蒋家台、里外台14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毛荷、黑鼻乡,1957年合并为黑鼻乡,1958年与丹麻、陈伯、贺尔等乡合并成立哈拉直沟公社,1960年归西宁市平安区,1962年复归互助县,1983年更名为哈拉直沟乡。 |
松多藏族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4千米。人口0.7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42.1%,藏族占总人口23.6%,还有汉族。总面积207平方千米。辖十八洞沟、本坑沟、花园、松多、哈什、麻洞、马营、前隆8个村委会。1951年设松多乡,1952年改隶北山藏族乡,1958年并入红崖子沟公社,1963年分设松多公社,1978年改设松多藏族乡。 |
东山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1.1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5.6%。面积85.5平方千米。辖大庄、下季、寺尔、连大、吉家玲、贺尔、大泉、岔尔沟、白牙合、下袁保、上袁保、东山12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东山乡,1958年并入沙塘川公社,1961年分设东山公社,1983年复设东山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