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咸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咸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17年,撤销咸祥居民委员会,设立金竹社区并建立金竹社区居民委员会。

南宋末年有民定居,清初时形成聚落,清乾隆(1736-1795)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分别建立竹头村(辖岙里、墩地厂、竹头3个自然村)乐家村、芦浦村,属咸祥乡,1950年6月属横山乡,1956年6月横山乡并入咸祥乡。

建咸祥乡第八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横山大队(管理区)第八耕作队。

1961年6月,横山、咸祥管理区合并建立咸祥公社后,析为芦浦、竹头、乐家3个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各改为竹头、乐家、芦浦3个村。

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2004年4月竹头村、乐家村、芦浦村合并为芦浦村。

村名沿用至今。

南宋时形成聚落,清乾隆(1736-1795)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属咸祥乡。

1950年6月建横山乡,同时乐家划入里蔡村。

1955年乐家又从里蔡外出,1956年6月横山乡并入咸祥乡,建咸祥乡第七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横山大队(管理区)第七耕作队。

1961年6月,横山、咸祥管理区合并建立咸祥公社,外蔡另立大队,里蔡、山下、山岩岭、大园合并建立里蔡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改为里蔡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南宋时形成聚落,清乾隆(1736-1795)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属咸祥乡。

1950年6月建横山乡,1956年6月横山乡并入咸祥乡,郏家从外蔡分离,划入外营,建咸祥乡第七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横山大队(管理区)第七耕作队。

1961年6月,横山、咸祥管理区合并建立咸祥公社,外蔡与里蔡、山下、山岩岭分离,单独建立外蔡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改为外蔡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时形成聚落,清乾隆(1736-1795)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属咸祥乡。

1950年6月建横山乡后,外营、鲍家两村并入横山村,属横山乡。

1956年6月横山乡并入咸祥乡,建咸祥乡第九高级农业合作社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横山耕作队。

1961年6月,横山、咸祥管理区合并建立咸祥公社,为咸祥公社横山大队,同时外营、鲍家从横山分出,另建外营、鲍家大队。

1983年,改为外营、鲍家、横山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2005年4月,外营村、鲍家村、横山村合并为横山村,属咸祥镇,村名沿用至今。

清初时形成聚落,清嘉庆(1796-1820)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后废保甲建村,属咸祥乡,1950年6月属咸祥镇,1956年建第一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一耕作队。

1961年6月建咸祥公社改为咸一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改为咸一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南宋时形成聚落,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属咸祥乡第二村,1950年6月属咸祥镇。

1956年建咸祥乡第二高级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二耕作队。

1961年6月撤销大公社改为咸二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改为咸二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时形成聚落,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为咸祥乡第二村,1950年6月属咸祥镇,1956年建咸二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二耕作队。

1961年6月建立咸祥公社后从第二大队分出,建立王家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改为王家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南宋时形成聚落,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为咸祥乡咸三村,1950年6月属咸祥镇。

1951年龚家村并入咸三村,1955年犊山村又并入咸三村,1956年,建咸祥乡第三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三耕作队,同时,犊山、龚家从第三耕作队分出,另建耕作队。

1961年6月改为咸三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改为咸三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南宋时形成聚落,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为咸祥乡咸四村,1950年6月属咸祥镇。

1956年建咸祥乡第四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四耕作队,1961年6月建立咸祥公社后改为咸四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改为咸四村,建立村民委员会。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南宋时形成聚落,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为咸祥乡咸五村,1950年6月属咸祥镇。

1956年建第五高级农业合作社,属咸祥乡。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五耕作队,1961年6月为咸祥公社咸五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改为咸五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时形成聚落,属翔凤乡,1946年属咸祥乡,1949年5月建村,为咸祥乡第六村,简称咸六村。

1950年6月属咸祥镇。

1956年建“六一”高级农业合作社,属咸祥乡。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五耕作队,1961年6月建立咸祥公社后从第五耕作队分出,另立西宅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改为西宅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宋绍熙四年(1193)朱姓氏从苏州迁来,明时分支后长子居东边形成聚落,属翔凤乡,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为咸祥乡第七村。

1950年6月属咸祥镇。

1956年建民建、和平2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属咸祥乡。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咸祥大队(管理区)第六耕作队,1961年建立咸祥公社咸六大队,属咸祥公社。

1983年6月,改为咸六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咸祥乡。

1985年8月咸祥乡改为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清时形成聚落,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为咸祥乡海南村。

1950年6月属球山乡。

1956年6月球山乡,咸祥镇合并为咸祥乡。

建咸祥乡第十四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球山大队(管理区)第十四耕作队。

1961年6月建立球山公社后分为海南大队和大礁面大队。

1968年2个大队又合并为海南大队,属球山乡,1983年6月,改为海南村。

建立村民委员会,属球山乡,1992年5月球山乡并入咸祥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

清时形成聚落,清末属大咸乡。

1946年属咸祥乡。

1949年5月建村,为咸祥乡球东村。

1950年7月属外塘乡。

1956年6月外塘乡并入咸祥乡,建咸祥乡第十一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旭光(大嵩)公社后外塘与球山合并为球山大队(管理区),球东为其所属耕作队,1961年6月,建球山公社,称球东大队,属球山公社。

1983年6月,改为球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属球山乡。

1992年5月球山乡并入咸祥镇,属咸祥镇。

村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