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年间形成松西河,大水将祝家河左岸虞万寺的一对石狮冲入河中,故名“狮子口”。后该地为区、公社镇行政机关驻地,逐渐兴起集镇,故命名。 |
相传东周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屯兵于此形成关隘集市,得申津之名,后因设渡,称为申津渡。遂成地名。 |
内洈水左岸(由东北向西南流)相距一里左右,有上、下两个黄家码头,村名故称“双码”,后书写成“双马”,沿袭至今。 |
法华寺为隋朝著名高僧智者禅师(公安人)所建,以天台宗佛经《法华经》为寺名,明代后期寺毁,法华寺成为地片名,村名源于此。 |
清末,此地有一陶管剅闸,称为“老剅口”,1953年于此地建条石剅闸称为“解放闸”,故得名“双剅”。后该区域行政、集市、桥梁、公路等均以“双剅”命名。 |
此地原有集市,清同治年间连年大水后,集市废止。清末至民国初年,当地大围垦,移民增多,商贸往来,应时而生,几年后形成市场。时人感叹,大水冲漫几十年后又陡然兴起市场,集市故名“陡兴场”。 |
明正统四年(1436),山东大饥,谷升里马良捐粟三千石,不授赐职,称义士马良。故其所居马家垱一带清未重新围垸时,名为义马垸,1951年又为义马乡。1955年设农业合作社,承“义”望“兴”,命名为义兴,村名缘于此,后把“兴”改成“星”。 |
东部为中、下马家垱,地处义和垸(明代义士马良的故乡),1951年隶属义马乡。建农业合作社时,承“义”“望”“宏”,故社名为“义宏”,后与义胜、虎山坡村合并,仍以“义宏”为村名。 |
该地有一晋朝祭祀谷神的古寺谷升寺,当地行政区域,集市等均以寺名命名。 |
1896年,大水后重新围垸,林家岗林氏家族为保住清同治大水前的地盘,召集全族人,一夜之间筑起一道东起五子朝门,西至西闸,长达五、六里的土埂子,后拓宽加高,成为申津渡至施口的横堤通道,此垸堤名为“横堤子”,村名缘于此。 |
村地处古镇申津渡处,遂以“申津渡”为村名。 |
此地洈水、界溪(童家河)交汇南流处,称为“河口”,遂成为地片名,村名缘于此。 |
村所处新生垸自1907年围垸后,十年九溃口。1955年成立樵业社(苇柴管理)时,希望与洪水斗争夺丰收,故社名为“洪丰”,村名缘于此,后误为“洪峰”,沿袭至今。 |
西湖北一岗地,古地名为“景阳岗”,村名缘于此。 |
由金星村和顺星村两村合并形成,两村各取一个字,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