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属十二区人民乡。 1955年9月,人民乡并入湛普乡。 1958年,湛普乡改设煤矿普公社。 1959年12月,煤矿普公社改为上游公社。 1961年4月,上游公社改为湛普公社。 1983年12月,湛普公社改为湛普乡。 1994年12月,湛普乡撤乡设湛普镇。 |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崇德乡。 1953年,由栗子乡析建厂天乡。 1958年,厂天乡改为厂天公社。 1983年,厂天公社改为厂天乡。 2002年,厂天乡撤乡,改为南天湖镇。 |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设保合乡。 1958年,保合乡改为保合公社。 1983年1月,保合公社改为保合乡。 1992年1月,金盘乡并入保合乡。 2008年1月,保合乡撤乡设镇,改为保合镇。 |
1949年后,建崇兴乡。 1953年,崇兴乡划为崇兴、峰胜2乡。 1955年,崇兴、峰胜2乡复合并为崇兴乡。 1958年,崇兴乡改为崇兴公社。 1983年10月,崇兴公社改为崇兴乡。 1992年8月,接龙乡并入崇兴乡。 2009年12月,崇兴乡改兴龙镇。 |
1949年以前,为沙滩场。 1949年11月,设为仁沙乡。 1958年10月,仁沙乡改为仁沙公社。 1982年7月,仁沙公社改为仁沙乡。 2009年12月,仁沙乡撤乡设镇,改为仁沙镇。 |
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龙孔庙场,属丰都县南岸十二外甲。 民国元年(1912年),设龙潜乡,属丰都县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龙潜乡更名龙孔乡,属丰都县太和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属丰都县第三指导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属丰都县第二指导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属丰都县第一指导区;同年12月,属丰都县第一指导区高家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属丰都县第二指导区高家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隶属丰都县。 1949年12月,龙孔乡属丰都县第一区。 1952年11月,龙孔乡析置楠竹乡。 1953年11月,龙孔、楠竹2乡调整为龙孔、楠竹、金台、渭溪、大面5乡。 1955年12月,金台、渭溪乡并入龙孔乡,大面乡并入楠竹乡。 1958年9月,龙孔乡、楠竹乡分别改为龙孔公社和楠竹公社。 1984年1月,撤公社复为乡。 1992年8月,楠竹乡并入龙孔乡。 2009年12月,龙孔乡撤乡设镇,改为龙孔镇。 |
1949年,境内为暨龙乡。 1958年5月,暨龙乡改为暨龙公社。 1983年,暨龙公社改为暨龙乡。 1992年10月,回龙乡并入暨龙乡。 2010年12月,暨龙乡撤乡建暨龙镇。 |
清代,设立双龙场;清末,建双龙乡。 1958年7月,双龙乡改为双龙公社。 1984年8月,双龙公社撤公社,改为双龙场乡。 1992年7月,灯塔乡并入双龙场乡。 2013年,双龙场乡撤乡,改为双龙镇。 |
1949年12月前,属顺庆乡。 1949年12月23日后,设为三坝乡。 1953年,三坝乡拆分为黄沙乡、竹子乡、厢坝乡。 1958年9月3日,黄沙乡、竹子乡、厢坝乡合并成立三坝公社。 1980年8月,分为黄沙、竹子、厢坝公社。 1983年,黄沙、竹子、厢坝公社撤公社复改为黄沙乡、竹子乡、厢坝乡。 1992年9月,黄沙乡、竹子乡、厢坝乡3乡合并为三坝乡。 2013年,三坝乡撤乡设镇,改为仙女湖镇。 |
清末,隶属于仁寿乡。 1949年,由太平乡、大柳乡两乡合建青龙乡。 1958年10月,青龙乡改为青龙公社。 1983年1月,青龙公社改为青龙乡。 |
民国元年(1912年),境域属崇德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属武平乡。 1953年5月,由武平乡析设太平乡。 1958年10月,太平乡改设太平公社。 1984年6月,太平公社改为太平乡。 1992年8月,太平乡并入武平镇。 1998年,武平镇析置太平坝乡。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都督乡。 1958年8月,都督乡改为都督公社。 1983年3月,都督公社改为都督乡。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栗子乡。 1953年,栗子乡分为楽子、双石、新社、厂天4乡。 1955年12月,双石、新社乡并入栗子乡。 1958年10月,栗子乡改设栗子公社。 1983年,栗子公社改为栗子乡。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大河坝、三抚堂、厂天三地合并设三建乡。 1958年4月,三建乡改为三建公社。 1983年4月,三建公社改为三建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