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镇始建于宋末。 1938年五河惨遭日机轰炸,之后即被日军占领,直至1945年泗五灵凤县独立团将县城攻克,成立五河市政府。 1946年内战爆发,我军北撤一度被国民党霸占,1984年底获第二次解放,恢复五河市。 1950年撤市分设城南、城北两个镇。 1955年城南、城北两个镇合并为城关镇,属县直辖。 其名称沿用至今。 |
1942年由地方人民武装-淮浍大队(后改编为县独立团三营)在淮北一带拉游击时所开辟的浍南区,隶属泗五灵凤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建政时沿袭原地名。 1955年区划调整,更名为新集区。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组建新集公社。 1965年设区划社时,又恢复了新集区。 1969年撤区并社,在区划内分设新集、安淮、三冲、临北四个公社,至1980年恢复区制时,再置新集区。 1992年3月,撤区并乡镇,安淮乡、郭府乡,大新乡划出,姚管乡、双河乡、许场乡、新集镇4乡镇合并为新集镇。 2000年机构改革,将全镇29个村、3个居委会合并为11个村、3个居委会。 |
民主政府曾在此组建小溪乡,属旴凤嘉县管辖。 至1948年重划张巷乡。 1949年建政时,仍名为小溪乡,由嘉山县划归五河县。 1958年设置朱顶公社时为小溪管理区。 1961年设区划社,成立小溪公社。 至1984年春行政机构改革时,成立小溪乡人民政府。 1992年更名为小溪镇。 |
1947年为五北区。 1955年更名为双庙区。 1958年撤区建社,成立双庙公社。 1962年设区划社时,又恢复双庙区。 1969年撤区并社,按区境设置天井、武桥、双庙、胡集四个公社。 1980年增设区的体制,再设双庙区。 1983年公社改乡,设双庙乡,属双庙区。 1992年3月撤区并乡,双庙,胡集、白墩(老张村以及白行村一半除外)3个乡合并为双忠庙镇。 2001年12月,全县乡镇区划调整,沱湖乡部分区域(原孙湖,单滩2乡)划归双忠庙镇。 |
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小圩公社。 1965年设区划社时成立小圩区,下设小圩、大圩、申集、曹庙四个圩区。 1985年改置乡。 1992年撤区设镇,曹庙乡及大圩乡的一部分并入,并改置为镇。 |
1958年撤区建社原豪城区所属的周庄、张集、永臣三个乡合并成立刘集公社。 1962年设区划社。 以刘集公社区划内设置刘集区。 1969年撤区并社,分为刘集、周庄、张集、夏集四个公社,1980年恢复刘集区。 1992年撤区设镇。 |
1969年成立头铺公社。 1984年改置乡,属于城郊区管辖,设十三个行政村,1992年3月撤区并乡后,金岗乡六个村合并到头铺乡,2001年2月并乡并镇,安淮乡十个村并到头铺,头铺乡改为头铺镇。 |
1949年建政,名为大新乡。 1958年属新集公社大新管理区。 1962年以大新管理区范围设置大新公社。 1970年与三冲公社合并为三冲公社。 社址仍设立在大新。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名称与驻地不符,报请上级批准,仍为大新公社原名。 1984年春行政机构改革时,成立大新乡。 1986年郭府乡并入大新乡,2000年,更名为大新镇。 |
1962年调整体制,成立武桥公社。 1984年,成立武桥乡。 2000年7月武桥乡更名为武桥镇。 |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朱顶公社。 1961年撤区并社时,按区划分设朱顶、小溪两个公社。 至1980年恢复区制时,再置朱顶区。 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将朱顶、柳湖、井头三个小乡和石巷乡的石巷、杨庄、邱庄村合并为朱顶乡,2000年10月20日朱顶乡更名为朱顶镇。 |
1949年建政时,为浍南区所辖。 后经数次调整,至1955年浍南区更名为新集区,原区规划大队所属,西部划归四铺区,1962年设区划社重建浍南区。 1969年浍南区撤销,置皇庙公社,1980年增设区制,恢复浍南区名称。 2002年区划调整为现在的浍南镇。 |
1938年前后为沱西申集乡,为抗日民主根据地,泗五灵凤县政府常驻地。 1949年建政时仍用申集乡原名。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隶属小圩公社名为申集办公区。 1962年设区划社时,设置申集公社,直至1984年机构改革,成立申集乡。 1992年乔张乡、沱西乡3村委会并入。 2002年,撤乡设申集镇,归沱湖乡的莫坪、大李等7个村又回归申集镇管辖。 |
1957年成立水上乡,属县直属。 1958年人民公社化,水上乡与潼西、官桥、漴河等合并为红旗公社。 1959年遵照毛主席关于对渔民进行连家船的指示,实施渔民陆岸定居又恢复水上乡名称,属县直辖。 1980年成立沱西公社。 1984年改置乡。 1992年4月更名为沱湖乡。 |
1972年成立临北公社。 1984年改置乡。 1992年黄嘴乡并入。 1995年3月,成立临北回族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