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闽清县东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闽清县东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镇旧称下洋,因位居闽侯县上洋(即洋里)乡之下而得名。解放初期改名为东桥,因发源于闽侯洋里的大溪流—安仁溪,流经乡境桥头街河段上建有一座木桥,镇政府驻地在桥之东,故名“东桥”。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后,即“东桥社区居民委员会”。
原始为郭姓村民聚居地,古时村名曾称“郭洋”,后因本地方言“郭”与“过”谐音,遂名“过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过洋村村民委员会”。
面临闽江,江面宽广,故名“大溪”。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大溪村村民委员会”。
相传山上盛产一种箬竹,叶片比其他种类的箬叶大,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用箬竹的叶子包粽子,用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后来因产这种大竹叶出了名,故取名为“大箬”。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大箬村村民委员会”。
因流经的河流发源于闽侯县洋里,在村头汇入闽江,该溪名叫安仁溪,后以此溪为村名,故名“安仁溪”。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安仁溪村村民委员会”。
为宋代陶窑生产的发达之地,今山头上有旧窑址百余处,很有考古价值。据说当时有5个不同姓氏的村民,在此结拜兄弟,合力建龙窑烧制陶瓷器出售,故称为“义窑”,后因“窑”和“由”本地方言谐音,遂改为“义由”。设立为村民委员会后,即“义由村村民委员会”。
因四周群山如围,只有三处山隔通外地,原名“三限”,后因谐音改为“山限”。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山限村村民委员会”。
为溪坪和芝山两个自然村合并,在两个村中各取一字为村名,故名“溪芝”。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溪芝村村民委员会”。
祖厝门前有一片洋田,民房建在这片稻田后面,故名后洋。1980年因与桔林乡后洋村重名,经批准改为“湖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湖洋村村民委员会”。
相传因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到村里设私塾教学,明代乡人为纪念朱子,还在村庄南面山上建朱子祠,所以把村名叫“朱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朱山村村民委员会”。
土地多黄壤土,且有相对平坦地势,古人便以土壤色泽为村名,取名为“黄坪”。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黄坪村村民委员会”。
相传清代以前曾修建有三条水渠贯穿村境,灌溉附近村庄千余亩良田,其中有二条渠道是官府资助创建,故取村名为“官圳”。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官圳村村民委员会”。
相传古时到处是山,后因村内出了一个大官,颇有政绩,朝廷为表彰其功,曾派员持御旨抵村把山坡削平,只留下村东面一座山,原名“留山”,后因本地方言“留”与“刘”音同字不同,后遂改成“刘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刘山村村民委员会”。
处乡境的北面,村子前是一片平坦的洋面田,故名“北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即“北洋村村民委员会”。
在南面有一条发源于闽侯洋里的安仁溪从村境流过,因溪流在村之南,故取名“南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南坑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