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孔家坊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孔家坊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昔年有孔姓居民在此地建居,并在此开设店铺,为孔坊乡村集市交易之地,得名孔家坊。解放前曾称为孔家坊铺。后孔姓居民迁出,仍沿用孔家坊之名。
此畈是狮子坳至孔家坊村之间比较宽坦的平畈,最初由王姓居民始居此地,取名王家畈,故名。
此地是新屋咀通向孔家坊的一座小山坳,坳的西南两侧各有一支小山,形似狮子,冲向坳下田冲,冲里田地原有一独巨石如球(现已毁坏),人们将之称为“双狮抢绣球”,此地因此得名狮子坳。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西河通往县城的大路从通过,境内有一处山嘴位于大路边上,明朝就有人在山嘴上建房定居。明末清初爆发农民起义,张献忠九出英山,西河是他们的主要通道,沿途居民点被尽数屠村,该居民点也在其数。大清统一中国后,江西郑姓居民移民来此山嘴上,清除被毁房屋,做了一栋青砖上顶的新屋,得名新屋咀。村民委员会以其该塆名命名。
其来历有二种。(一)此山坳两旁长满楠竹,得名竹坳。(二)相传以前有周姓居民在此山坳中定居,此地得名周坳。“竹”在当地为“周”的谐音,此地名称变为竹坳。后人在此山坳南侧修建有凉亭,来往行人多在此地休息,熟为人知,得名竹坳亭。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西河东岸鸭掌树与邵河之间有一处大畈,传说八仙从这里经过,此地得名八仙畈。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此地有一条季节河,每到春天就会发洪水,水流过急,河中的几道堰就被冲垮,履作履垮,对附近的农田影响较大,而这几道堰总难得做好,这一带便称难作堰。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此是西起白马寨山麓,东至西河畔的一条长冲,南北两山相夹。相传古代有樊阁老(无考)居此山冲,取名樊家冲。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此地过去开有肉铺、茶铺、豆腐铺、饭铺等,清朝丙申年发大洪水,将该店铺冲毁,后周边居民相继在其旧址重建店铺,渐渐恢复成铺街,规模较洪灾之前要大,因此得名新铺街。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此地原是一座面积约2亩的黄泥乱石墩,早已损毁,古名鲶鱼墩,因地形得名。据传说后来沈氏四姑葬于此墩上,则名为四姑墩。再后来有文人立于墩上,四顾,见流水一线,群山环抱,疑似山水相连,观其美景与《千家诗》中的“四顾山光接水光”句吻合,故称为四顾墩。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以前有林姓居民最先在此山冲建居,当地人将此冲沟称为林家冲。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在羊角尖西边,以祠堂铺为中心有一条较为宽坦的田冲。相传自宋代起,有江西搬迁来的闻氏家族就居于此地,后繁衍下来,人丁兴旺,遍布该冲,得名闻家冲,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东边有令牌山,南边有皋陶山,两山相连,村域基本在两山之西,村名取两山名之首字,故名。
该冲是位于千羊胜(上)东南面的一条山冲,宋朝起,余姓居民在此建居,得名余家冲。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
此地有个一公里长的小山,传说早年此地是一片茂盛的森林,无人居住,后有郝姓居民从江西瓦西坝插标到此山建居,人们便称此地为郝家山。村民委员会建在此处,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