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新建社区,“永福”寓意永久幸福,故名。 |
怒语、傈僳语混合地名。含义有二,其一是怒语“塔乌”的音译,意思是“大坝子”,因村址下有一块约3平方千米的澜沧江冲积阶地形成的坝子而得名。其二是傈僳语“怒咱”的音译,意思是“怒子人”,相传最先来这里定居的是怒族而得名。 |
傈僳语地名。“阿塔登”是傈僳语音译,意思为“打刀子”,相传以前村里有一个铁匠,他打的刀子质量非常好,得名“阿塔登“;现村民委员会驻地阿塔登。 |
傈僳语地名。意为“老虎跳江的地方”。相传这里澜沧江江面很窄,很早以前,有一只老虎从腊马登对面的江西跳到江东;现村民委员会驻地腊马登。 |
丰甸村址位于澜沧江西岸、阿塔登南、兔峨村北的一座偏坡上,江风较大,称“风甸”村,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因乡级政权驻蜂甸村而得名,1964年取“丰收”之意,雅化为“丰甸”村,得名丰甸;因。 |
解放前是土司领地东岸最末尾的村寨,故名。 |
傈僳语地名。是“垮哩’的谐音译语,因此地长有一种可供食用和入药的野生块根植物而得名;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因乡级政权驻果力村。 |
“大华”原名“大扎局”,因本村居于扎局箐咀而得名;现。 |
白语地名。意指箐内核桃树多,群众经常在箐内榨核桃油,白语“榨银卓”意为“榨油箐”后误译为“扎局”;原乡政权驻扎局村。 |
傈僳语地名。意思是“白竹坡”,指村址周围的竹林呈灰白色。 |
白语地名。白族语“科卓”的谐音意译语,意为“里面的山箐”,后汉字书写演化为“迤场“;现村委员会驻地迤场村。 |
白族语地名。“呼几坂”的意译,意为山花遍野的洼地,因村址原为山花遍野的小洼地;1953年划区建乡时。 |
因村址石头较多,又处地势较为平缓的坪子而得名;现村民委员会驻地上石坪村。 |
白族语称“东期登”。因村址地势较高,村中有几间较大的瓦房,与附近的村寨相比人户较多且集中;现村民委员会驻地大村头,故名。 |
因此地气温低,适宜种大麦,得名。1972年,从大村头大队西部划出单独设立一个大队,因大队部驻大麦地,故名。后乡、村公所、村民委员会仍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