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辽国大将韩昌曾在此驻兵,辽、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后演变为韩张,以村十字街为界,分为两个村,为向南的一条大街,故名韩张南街。 |
传辽国大将韩昌曾在此驻兵,辽、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后演变为韩张,以村十字街为界,分为两个村,为向西向北的两条大街,名韩张西北街。 |
根据光绪《南乐县志》载:这一带原处黄河故道,夏秋季节,往往水大成河,人们称之为“江”。据明代迁民到此定居,依“江”建村,变成了渡口,村名遂叫“小江口”。后来渐废,明万历年间改称“小江”。 |
根据光绪《南乐县志》载:原址在“宋堤”之上,系黄河交通之要道,故取名堤口。 |
永乐二年(1404年),罗氏由山西洪洞县迁于此,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为罗家庄。1945年,称罗庄。 |
据苗典等老人讲,以前苗家老坟上有一块宋朝小碑,碑文上刻有“召固”二字,遂为村名。 |
明代以前此地原有耿村,永乐二年(1404年),晋民相迁于此,各依村而居,自成村落,皆以耿村呼之,后为为区别,以方位姓氏相区分,因位置靠西,故名西耿村。 |
明代前,此地原有耿村,永乐年间晋民相继迁此,各依村而居,自成村落,皆以耿村相称,后为区别以姓氏方位相区分,因侯姓居多故称侯耿村。 |
明代前,此地名为耿村,是因有周姓人家朝中居官,公正廉明,忠心耿耿,皇上依“耿”字相赐,故得“耿村”村名。永乐年间,山西洪洞迁民至此,依村而居,自成村落,皆以耿村相称。后因贾姓居多,故称贾耿村。1984年设为贾耿村村民委员会。 |
明代以前此地原有耿村,永乐二年(1404年),赵氏自山西迁此,后又有侯、贾等姓相继迁来,自成村落,皆以耿村相称,为区别起见,因赵氏居多,取名赵耿村。 |
相原名纸房街,后遭黄河水患,房舍尽圮,唯余东西二楼,后人以楼而居,改纸房街为大楼。 |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运氏由汤阴迁此时,已名五楼村。1945年以方位分成3个行政村,因位于东,故称东五楼。 |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运氏由汤阴迁此时,已名五楼村。1945年以方位分成东五楼,西五楼和后五楼,因位于北,故称后五楼。 |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运氏由汤阴迁此时,已名五楼村。1945年以方位分成东五楼,西五楼和后五楼,因位于西,故称西五楼。 |
明永乐年间,裴姓商人在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以姓氏取名裴家屯。1945年,称裴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