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广水市城郊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广水市城郊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说在清朝末期,有人在此地练习骑马射箭,后来考中了武秀才,故名。
是由原望城村和原团山村合并而成,因这两个村子都处在广水市城区的西部,所以合并后取名城西村。
以村内居民点“吴家榨塆”派生而得名。以前有个姓吴的人在此开了个油榨作坊,故名吴家榨塆。
。以前水寨四面环水,只有一个出口,搭木板过河,为了防盗、防土匪,在这里修了一个寨子,有十几间房子,里面有城垛,土枪等器械,因在水中,故名水寨。
因村内有一小桥(据传日本侵华时期,为了方便部队车辆通行,进行了改建),小桥附近居民以胡姓居多,故名胡家桥。
原彭家冲村、曹家塆村、熊家庙村合并时,寓意一个村就是一个闪耀的星光,由于是三个村,故名“三星”。原彭家冲村:明嘉靖年间属仁义乡;清康熙年间属遵义乡;民国时期属廉泉乡;1949年5月属大邦区;1956年为光明社,属城郊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光明大队,属灯塔公社团山管理区;1959年为光明大队,属城郊公社团山管理区;1961年4月恢复区(镇)建制,为光明大队,属城郊区团山公社;1975年2月撤区并社,为光明大队,属城郊公社;1980年更名为彭家冲大队,属城郊公社团山管理区;1983年底设区建乡,为彭家冲村,属城郊区团山乡;1987年9月撤区并乡,为彭家冲村,属城郊乡。原曹家湾村:明嘉靖年间属仁义乡;清康熙年间属遵义乡;民国时期属廉泉乡;1949年5月属大邦区;1956年为黎明社,属城郊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黎明大队,属灯塔公社团山管理区;1959年为黎明大队,属城郊公社团山管理区;1961年4月恢复区(镇)建制,为黎明大队,属城郊区团山公社;1971年与友谊大队合并为团结大队,属城郊区团山公社;1975年2月撤区并社,属城郊公社团结大队;1979年团结大队分为友谊、黎明大队,为黎明大队,属城郊公社;1980年更名为曹家湾大队,属城郊公社团山管理区;1983年设区建乡,为曹家湾村,属城郊区团山乡;1987年撤区并乡,为曹家湾村,属城郊乡。原熊家庙村:明嘉靖年间属仁义乡;清康熙年间属遵义乡;民国时期属廉泉乡;1949年5月属大邦区;1956年为友谊社,属城郊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友谊大队,属灯塔公社团山管理区;1959年为友谊大队,属城郊公社团山管理区;1961年4月恢复区(镇)建制,为友谊大队,属城郊区团山公社;1971年与黎明大队合并为团结大队,属城郊区团山公社;1975年2月撤区并社,属城郊公社团结大队;1979年团结大队分为友谊、黎明大队,为友谊大队,属城郊公社;1980年更名为熊家庙大队,属城郊公社团山管理区;1983年底设区建乡,为熊家庙村,属城郊区团山乡;1987年9月撤区并乡,为熊家庙村,属城郊乡。2004年撤村并村,彭家冲村、曹家湾村、熊家庙村合并为三星村,属城郊乡;2014年8月撤城郊乡设城郊街道,为三星村,属城郊街道至今。
因桥梁修建时东边有个榨油的作坊,故名。
距原应山县县城八华里(四公里)远,县城往北有条至蔡河镇方向的公路,往西北有条至关庙镇方向的公路,村庄位于两条公路的分岔处,故名。
因合并前的两个村都是临河而建,取谐音“银河”。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修建徐家河水库时,由于陈家湖在库区内,且地势较低被淹没,周围村民整体搬迁,形成了新的居民点。陈家湖虽已消失,但出于习惯称呼,仍沿用原名。
以村内桥名命名。
是由大邦村(原为卫星大队)和狮河村合并,取两村各一字而得名。原大邦村有一传说,在280多年前有一个叫张大邦的人,在此地搭棚开店,生意兴隆,遂称“大邦店”,后来很多人来此建房经商,逐渐形成集镇。
以村内水塘名而命名。原梨园村和油榨村合并,两村交界处有一水塘名“韩家堰”,以此命名。
以境内集镇名“长辛店”派生而得名。集镇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岗岭上,相传曾叫“长岭店”。因地处马坪至原应山县城区公路旁,以前为过往行人和商旅歇脚之所,长途跋涉非常辛苦,便有几户人家在此摆摊做小生意,逐渐形成集镇。故名“长辛店”。
因村内小河流旁边原居民多为杨姓,故名杨河。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