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通县青林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大通县青林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此村很早以前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明朝中叶有甘肃等地回族迁来居住,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回族迁往塔尔、良教一带。后又有刘氏、唐氏等姓从宝库乡祁汉沟迁来居住,因村处在阳山根之上部,故名上阳山村。
此地很早以前为少数民族游牧区,明朝中叶,有甘肃等地回族迁居于此,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回族迁往塔尔、良教一带居住,贺氏从青山贺家庄迁此居住,因村居上阳山之下,故名。
明朝中叶,此地有回、蒙、藏族居住,清朝光绪年间(1875至1908)回族迁往塔尔、良教等地,又从青山迁来刘、权二姓在此居住,因耕种刚开辟的生荒地故名。
“毛合”系蒙古语,短山沟之意。本村因有个短沟而得名。
“卧马”系藏语,叫俄玛格勒,指牛奶多之意,卧马是藏语谐音变渡而来,故名。
此村很早以前是少数民居游牧区,明朝中叶,有回族、蒙族等居住,清光绪年间,回族迁走,又有汉族李氏从城关迁来居住。由于居住在宽多洛沟和毛合湾沟的中间,故取名中庄。1985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根据《(85)大政字第290号》文,将中庄村以地形更名为中庄沟村民委员会。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此地很早以前遍地是黑刺林,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据《刘氏家谱》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刘民从会宁路尔原迂此地居住,故名。
清朝顺治年间,是蒙古族、藏族牧民的游牧区,民国二十一年李氏从城关迁此,开荒耕种,逐步发展成村庄。“棉格勒”系蒙古语,意为野葱。此地多生长野葱而得名。
此地原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民国13年(1924)从青山贺家庄迁来李姓、刘姓居住,因居住在全家湾与雪里合中间的垭豁分界处,故名白土垭豁,简称白土。
刘氏在清朝乾隆年间从会宁潞尔原迁至多林刘家山,公元1925年又迁住于此。因村建在多河柳的滩地,而得名柳林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