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辽宁省 > 沈阳市 > 康平县 > 西关屯乡 > 小辛屯村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西关屯乡小辛屯村

[移动版]
地名:小辛屯村隶属:西关屯乡
区划代码:210123210208代码前6位:210123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辽A
长途区号:024 邮政编码:1100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地名由来:嘉庆初年有林姓、王姓蒙古族八旗人,他们在军内有职务,来到此地圈地放牧,同时招佃放荒,后逃荒者多在此处落脚,且租种林王土地,逐渐成屯,称之为小辛屯。

【小辛屯村】建制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处。地势为半平原半丘陵。辖5个自然屯。原八岔沟屯因所处偏僻,人户稀少,已于2008年整屯移民至小辛屯。区域面积15.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495亩。

〔小辛屯〕自然屯,村驻地,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处。嘉庆初年有林姓、王姓蒙古族八旗人,他们在军内有职务,来到此地圈地放牧,同时招佃放荒,后逃荒者多在此处落脚,且租种林王土地,逐渐成屯,称之为小辛屯。小辛屯为蒙汉语结合用语,“辛屯”蒙语,新建的屯子,即新建的小屯子。区域面积9.6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637亩。

〔后山〕自然屯,位于小辛屯村北0.5千米的山岗上,地势为半丘陵。清咸丰年间,有几户小辛屯的农民,他们所垦荒出来的地块多在北面的山岗上和山岗的北面、西面,因离家太远,就在山边地角搭起了临时的遮风避雨、休息纳凉的简易草房,有时劳动太晚太累又可以在山上休息一晚。久之有几户人家干脆把家搬到了山上,随着后来户数的增加,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屯子。人们根据这个屯子的地理位置和方位,是处于小辛屯的后面山上,所以自然而然地给村子起名为后山。区域面积2.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22亩。

〔腰沟〕自然屯,位于小辛屯村东1千米处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里。地势为半丘陵。

清道光年间,由直隶永平府逃荒避难关东过来的周、吴、张姓难民,在此落脚,他们除了耕种田园外,又在东面山坡脚下,挖坑修建了一个瓦盆窑,利用在故乡所掌握的技术,在这里烧制泥瓦盆对外销售。因此这个地方始称老窑沟。不久又有赵、朱、王、张等姓氏人家的迁入,沿着这个东西走向的山沟,在中间的山坡下向西一家家定居的,以居住山沟中间(俗称当腰)为多、逐渐形成了一个屯落。到民国时,那个老窑早已废弃,只剩废墟。所以,人们改老窑沟为腰沟。区域面积1.3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23亩。

〔下腰沟〕原名李才窝堡,自然屯,位于小辛屯村东1千米处(腰沟南0.5千米),地势为半丘陵。清道光年间,一李姓家族从河北一路逃荒至此落脚,其家族族长为李才,带领其家人开垦了很多荒地。其后又有王姓、李姓等人家的迁入,遂使这里成了一个小的屯子,外屯的人称其为李才窝堡。民国后期实行屯保兼并后,因这个屯子与北面的腰沟在一个沟里,几乎相连,所以就更名为下腰沟。区域面积1.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32亩。

〔白石沟〕自然屯,位于小辛屯村东2千米处的山里,地势为丘陵。地下有白石矿。清嘉庆末年,这里还是一片荒野沟壑,各种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曾经在此居住过的高丽人遗址还依稀可见。当时,由山西省太原府逃难过来的李、王二家难民到此处,他们在这里开垦荒地。以后又有人家的迁入,逐渐形成了一个屯落。这里有一条盛产白石的矿脉,一米见方的白石在地面上随处可见。于是起屯名为白石沟。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的矿产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七十年代,对这里的白石进行了开采和加工,对外销售。这项产业,一直是这里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区域面积1.2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81亩。

小辛屯村附近有为雅都市庄园辽代头下周城遗址沈阳海印寺宝塔寺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康平卧龙湖等旅游景点,有康平寒富苹果康平甘薯康平花生康平地瓜沈阳羽毛画太阳鸟等特产,有谭振山民间故事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等民俗文化。


还有1个地名与小辛屯村同名:
西关屯乡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