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港镇 | 隶属:天门市 |
区划代码:429006102 | 代码前6位:429006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R |
长途区号:0728 | 邮政编码:431700 |
辖区面积:约16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8.9万人 |
人口密度:5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景峰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辖区有一景峰楼而取名景峰社区。该社区范围,秦属竟陵县。唐属白茯巡院竟陵县泗港。宋、元、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第六区张港镇。1955…[详细] |
罗高村 | ~201 | 村庄 |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高拐村、罗万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罗高村,办公地址设在原高拐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洪湖村 | ~203 | 村庄 | 以两村各取一字综合取名,明清年间建有红山寺,后演变为洪山寺。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将彭湖村、洪山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洪湖村,办公…[详细] |
尹港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范围,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尹港村。1958年改称高级生产中队。1959年改为尹港中队。196…[详细] |
河山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河山村”以居住地“何三庙”得名,“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组织。范围,秦属竟陵,唐属白茯巡院和竟陵县,宋、元、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详细] |
张港村 | ~206 | 镇中心区 | 因南宋岳家军名将张俊于此截杀金兵而战死,后人为纪念张将军将此地取名”张截港”,简称张港。秦属竟陵。唐属白茯巡院竟陵县。宋、元、明、清和民国属潜江。19…[详细] |
狮子桥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范围,秦属竟陵,唐属白茯巡院和竟陵县泗港,宋、元、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取名保卫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
周铺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相传民国以前有周姓在此开商铺,因姓氏职业称为“周家铺子”,后简称周铺。范围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属潜江县道隆乡唐家垸。清代和民国属潜江县,194…[详细] |
但铺村 | ~209 | 村庄 | 以姓氏铺名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洪武2年(1369年),二江填湖广,由江西移民而来,而形成村。范围明、清形成村落民国属潜江县张港区。1949年属潜江…[详细] |
泽口村 | ~211 | 村庄 | 南宋时宗泽领兵在此据汉江抗击金兵,后来人们取宗泽之泽为地名,称泽口。范围内,秦属竟陵。东晋属竟陵县。唐属白茯巡院和竟陵。宋、元、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详细] |
毛岭村 | ~212 | 村庄 | 范围内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1955年7月成立毛岭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由初级社转高级社…[详细] |
毛巷村 | ~214 | 村庄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罗巷乡,将11个自然村划归毛巷村管辖。1955年划归天门县,为张港区,成立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详细] |
同兴村 | ~215 | 村庄 | 范围内,明、清和民国属潜江。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为张港区。1956年转高级社,改名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称同兴生…[详细] |
大渊村 | ~217 | 村庄 | 明朝年间,余家渊头、老泗港、隗家州,汉江大堤经常溃口,冲成三个深不见底的大水潭;因此得名大渊。范围内,明、清和民国属潜江,潜江县张港区,清朝以前,域内…[详细] |
三合村 | ~220 | 村庄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董河乡。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成立三合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高级社,仍名三合社。1958…[详细] |
熊刘村 | ~221 | 村庄 | 范围内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董河乡,并将14个自然村合并为熊刘、青龙、陈廉三个村。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并成立农业生产…[详细] |
九郡村 | ~222 | 村庄 | “九郡”指旧名九郡村,相传从江西迁入此地的刘氏祖先曾受封九江郡,遂将此村取名为九郡。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张汪乡合并为九郡、江…[详细] |
中南村 | ~223 | 村庄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大陈乡,将8个自然村合并为中南村。1955年划归天门县张港区,成立中南农业合作社。1956年转高级社。1…[详细] |
河堤村 | ~224 | 村庄 | 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西移民而来形成村落。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为合作社,1961年改为春光大队,1981年改…[详细] |
茶店村 | ~225 | 村庄 | 茶店位于胡家台南面的江桥处有一姓胡的庄户人在此开过茶店,无偿供应过往行人饮用而命名茶店。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属于郭嘴乡管辖…[详细] |
白果树村 | ~226 | 镇乡结合区 | 范围内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清乾隆年间,建白果树坊。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为张港区。1956年改为双河小社,1958年改为合…[详细] |
螺蛳滩村 | ~228 | 镇乡结合区 | 螺丝滩村得名于清朝乾隆21年(1756年)两条古河交汇口状如螺蛳而得名。范围内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民国30年(1941年)民国政府将螺丝滩改名螺柏乡…[详细] |
菱角洲村 | ~229 | 村庄 | 清朝年间,菱角洲四面环绕水的都是菱角,得名菱角洲。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划归天门县,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7月成立菱角洲农业合作社。19…[详细] |
顺河新村 | ~231 | 村庄 |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顺河村、高荣台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顺河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顺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孙李湾村 | ~232 | 村庄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成立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高级社,合并为新发农业生产合作社。1…[详细] |
张角村 | ~233 | 村庄 | 明朝年间,张姓氏人家在南港河西和朱场河角落处居住,村委会驻地位于此而命名。范围内,明代自然形成村落,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张角…[详细] |
郭垱村 | ~234 | 村庄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郭垱乡,将9个自然村划归郭垱村管辖。1955年成立郭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高级社,改为前锋农业生产合…[详细] |
新合村 | ~235 | 镇乡结合区 | 原有新花、河岭、三道桥三社而得名,后取“新”“河”合并为新合村。范围,明、清自然形成村落,民国属潜江县张港区。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郭垱乡。1955…[详细] |
蒲潭村 | ~237 | 村庄 | 范围内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10月属潜江县张港区蒲潭乡。1955年7月属天门县张港区蒲潭乡,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转高级社。1958…[详细] |
楝树沟村 | ~238 | 村庄 |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李湖村、瓦屋台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楝树沟村,办公地点设在原瓦屋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诸通口村 | ~240 | 镇乡结合区 | 范围,明、清属潜江县道隆乡。民国属潜江县吴虾乡。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诸通口乡。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1958年改称庆丰生产中队。1961年…[详细] |
习家口村 | ~242 | 村庄 |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增加村、高明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习家口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增加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南港河村 | ~243 | 村庄 |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柴口村、徐桥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南港河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徐桥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南宋岳家军名将张俊于此截杀金兵而战死,后人为纪念张将军将此地取名”张截港”,简称张港。
张俊(1086—1156),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名将。 建中靖国元年(110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成…… 张俊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张港镇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花椰菜)。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张港镇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张港镇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11年8月,农业部认定张港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花椰菜)。
基本介绍:
天门市辖镇。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1955年划属天门县,设张港区,1956年改名朱场生产指导组,1957年复名张港区,后改名公社,1984年建县辖镇,1987年由原张港镇、罗巷乡、朱场乡和新桥乡组成建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南部,汉江北岸,距市区30公里。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8.9万。镇区沿江分布,为市境汉江港口。辖张港、蒲潭、李湖、百台、螺蛳滩、周庄、瓦屋台、高明、诸通口、增加、菱角洲、柴口、新合、高荣台、郭垱、张角、顺河、白果树、徐桥、孙李湾、茶店、段铺、周铺、河堤子、中南、龚王、尹港、河山、熊刘、三合、狮子桥、泗港、彭湖、大渊、洪山、九郡、罗万、馆头尖、毛巷、同兴、高拐、毛岭、泽口、梁
文化旅游:
942年中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进驻天京潜抗日根据地,组织展开了著名的曾家湾战斗。曾家湾现位于张港镇东北角,距离镇区7公里,与渔薪、蒋场镇相邻。是市境在张港以北地带的一块重要纪念
历史沿革:
禹夏时,属荆州之域。
秦时,属竟陵。
唐代,属白茯巡院。
宋、元、明、清代,至民国属潜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潜江县第六区、张港区。
1955年7月,划入天门县,为张港区。
1959年7月,为张港公社。
1961年4月,复名张港区。
1984年3月,撤区建镇。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汉水之滨的天门市张港镇自距今170年的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种植花椰菜,如今全镇37个村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是中国花椰菜规模化种植第一大镇。张港花椰菜洁白如玉,味道甘糯、口感细腻
欧阳述宽(1924—1948),乳名心宽,湖北天门张港镇河山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开始农作,11岁丧父,12岁起帮地主做长工、打短工。1944年8月,被陈必祥部拉去当伪军,次年编入国民党政府军。
朱显洋(1911—1948),湖北天门张港镇百家台村人。1944年在本地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五师某部连指导员。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随部队转战鄂豫陕根据地。1948年7月随部队过黄河时牺牲,时年3
朱显召(1903—1948),湖北天门张港镇百家台村人。1939年4月在本地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天京潜县被服厂厂长。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转战大悟山等地,参与反内战。1948年10月在山东作战时牺牲,时年4
朱显柱(1913—1942),湖北天门张港镇百家台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潜北区任税务所长,1942年7月被伪军古鼎新部在白土地村 杀,年仅19岁,1953年被潜江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烈士
万忠美(1919—1941),张港镇三合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受组织派遣打入伪军做策反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天门县行政委员会的税收工作,1941年7月被伪军捉住,在三合场太庙
郭显高(1924—1946),湖北天门张港镇茶站社人。1942年在本地参加革命,不久调任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战士。同年秋至1943年调任新四军五师四十三团二营五-士,九连副班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投入反内战
朱选德(1906—1949),湖北天门张港镇周店村人。1944年3月参加革命,由天京潜县潜北联乡处派任蒲潭乡地下交通员。经常以做小生意为掩护,在张港、多宝、渔薪搜集日伪军情报。1945年加入党组织,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