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项城市 > 南顿镇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

[移动版]
地名:南顿镇隶属项城市
区划代码:411681100代码前6位:411681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71.7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6.5万人
人口密度:约90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南顿村~200主城区
据《太平寰宇记》载:“南顿,古顿子国,后逼于陈南徙,故号南顿,其城令尹子玉所筑”。在明万历二十八年《项城县志》上记为顿冈村,后复名南顿。1949年属项…[详细]
河口村~201村庄
据《何氏家谱》记载:明末,来祖从扶沟县迁运粮河支流埠口建村,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何埠口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详细]
杨庄村~202城乡结合区
明初,杨姓由山西洪洞移来兄弟三人,老三居此。长门初居王坡,后因王坡地洼又迁居东头,村名杨庄。1981年因市境内有重名大队,自然村名称随大队名更名为大杨…[详细]
八联村~203村庄
1958年设大队时,南张庄、邵庄、穴庄、吴阁、陈庄、魏刚庄、魏楼、任庄8个居民点成立一个生产大队,称八联大队。1983年改为八联村民委员会。1949年…[详细]
位庄村~204村庄
明代,魏姓自山西洪洞移民运粮河支流岸边建村,故名魏河涯,又名魏庄。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魏庄生产大队,属南顿公社。1983年改为魏庄…[详细]
任冢村~205村庄
明末,任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有古冢,故名任冢。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张庄大队,属南顿公社。1981年更名为任冢大队,属南顿公社。…[详细]
白坡村~206村庄
明代,白姓从郭大庄迁此建村,因地势坡洼,故名白坡。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王楼大队,属南顿公社。1981年更名为白坡大队,属南顿公社。…[详细]
刘店村~207村庄
建于明代,居民多姓刘,百年前即有集店,故名刘店。1949年后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刘店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南顿乡刘店村民委员…[详细]
马旗村~208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马姓移民金陵,数十年后,来祖马旗从金陵移居淮南马旗屯,后从淮南迁此,亦名马旗屯,简称今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详细]
周楼村~209主城区
明代,来祖周景恩从商水县周套楼迁此定居,因村后有楼房遗址,因名周楼。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周楼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详细]
齐坡村~210村庄
明代,齐姓从山西洪洞移民至今鲍园处,后迁此定居,因地势底洼,定名齐坡。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齐坡生产大队。1983年12月…[详细]
王庄村~211村庄
明末,周、王两姓由山西洪洞移此成村。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周王庄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南顿乡周王庄村民委员会。198…[详细]
刘寨村~212主城区
原名马黄营。清初,刘姓从淮阳刘方庄先迁雒庄,再迁刘老家,又从刘老家迁此,清末修寨。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刘寨生产大队…[详细]
七沟村~213村庄
原名白楼。明末,陈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因周围横竖七道沟,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横七沟生产大队。1983年12月…[详细]
王坡村~214村庄
东王坡:王姓系山西洪洞移民,始居大杨庄。清乾隆年间,从大杨庄迁此定居,因地势低洼(昔日这里叫鸭子湖)定村名王坡。后因位于坡地东端,更名东王坡。西王坡:…[详细]
彭庄村~215村庄
清代,魏姓从白庙、彭姓从淮阳南十二王店分别迁此,共居此村,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属南顿公社。1965年成立魏彭庄生产大队,属南…[详细]
汪庄村~216村庄
清代,汪姓从汪坡迁此种菜,成村名汪庄。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张寨生产大队,属南顿公社。1981年更名为汪庄生产大队,属南顿公社。19…[详细]
马楼村~217城乡结合区
清代,马氏由山西洪洞移居南顿石桥口(里寺门前)。二门马九风迁此成村,族人马兰建楼,村名马兰楼,后简称马楼。1986年更名为北马楼。1949年属项城县第…[详细]
玄六村~218城乡结合区
清乾隆年间,马姓从杨举埠口迁至运粮河东岸成村,河水流此,常有漩涡,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旋溜生产大队。1983年12…[详细]
田园村~219村庄
原名李家庄,村东有一李堂庙。清同治四年(1865)田姓从田亮迁此,因村民多开菜园,改村名田园。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田园生…[详细]
姜庄村~220主城区
明代,名陈庄。后陈姓外迁,从南顿迁入姜姓,称姜庄。后又从水牛刘迁入刘姓,称旱牛刘。1958年定名姜庄。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详细]
高洼村~221镇乡结合区
原名吴家坡。明洪武年间,高姓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槐坊店(今沈丘县),因大水冲城,地壳下陷,方才移此,因地势低洼,成村名高洼。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详细]
水刘村~222城乡结合区
明代,刘姓在此建村,养有百头水牛,故名水牛刘。1949年属项城县第六区。1958年9月为南顿公社水牛刘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南顿乡水牛刘村民委员…[详细]

地名由来:

据《太平寰宇记》载:“南顿,古顿子国,后逼于陈南徙,故号南顿,其城楚令尹子玉所筑”。春秋时,顿国为陈国所迫,国都南迁,故号“南顿”。

基本介绍:

南顿镇人杰地灵, 历史悠久 。据《太平环宇记》载:“南顿,古顿子国,后逼于陈南徙,故号南顿,其城令尹子玉所筑。”汉置南顿县,晋惠帝置南顿郡,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入商水、项城。明省入项城,清设南集牌,民国时设区。建国后为第六区,1958年成立南顿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南顿乡,1988年撤乡设镇。

南顿镇是三纵三横的“申”字型框架, 现正开发“金三角”型。近年来, 南顿镇携手共进铸辉煌, 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大手笔铸就城建新蓝图,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1世纪的南顿镇, 环境宽松, 服务优质, 政策优惠, 是各方仁人志士投资的热土、兴业的乐园、开明之地。

+查看详细南顿镇概况>>

文化旅游:

南顿清真寺院

位于南顿镇河北沿清风路西。宏伟壮观的南顿镇清真寺建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虽然历经多次战争和地震洪水等劫难,但在当地回族群众的同心协力保护下,清真寺的大建筑物

南顿古城墙遗址

南顿古城墙遗址该遗址位于南顿镇东风行政村内,东距市区5公里。南顿古城墙是商代古城遗址。南顿,古为顿子国,有城墙2公里见方,经过2000多年沧桑变迁,原南、东、西城皆为平地,仅存东北角一段土城

田园古墓群

田园古墓群位于项城市南顿镇田园村。年代为东周。 2016年1月22日田园古墓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顿清真寺

南顿清真寺位于南顿镇河北沿清风路西。宏伟壮观的南顿镇清真寺建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虽然历经多次战争和地震洪水等劫难,但在当地回族群众的同心协力保护下,清真寺

历史沿革:

周为顿国。

汉时置南顿县。

晋惠帝时置南顿郡。

北齐废郡省入和城。

隋大业初复为南顿县。

唐武德六年(623)省入项城县。

证圣元年(695)复曰光武县。

景云元年(710)复名南顿县。

五代因之。

宋熙宁六年(1073)设为镇,并入商水、项城两县。

元祐元年(1086)复置南顿县。

明代省入项城县。

清代设南顿集牌。

1912年设区。

1949年为项城县第六区。

1958年成立南顿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南顿乡。

1988年改

+查看详细南顿镇历史沿革>>

陈亢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


以下地名与南顿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