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太康县 > 老冢镇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老冢镇

[移动版]
地名:老冢镇隶属太康县
区划代码:411627103代码前6位:4116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7.83万人
人口密度:104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0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西村村~201镇中心区
隋代末年,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权十万人占据北方,胜利后,死于此地的窦建得就安葬在这里,占地200亩,高4米,成为冢。后人为纪念他,故名叫老冢。后封为…[详细]
东村村~202镇中心区
隋代末年,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权十万人占据北方,胜利后,死于此地的窦建得就安葬在这里,占地200亩,高4米,成为冢。后人为纪念他,故名叫老冢。后封为…[详细]
北村村~203镇中心区
隋代末年,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权十万人占据北方,胜利后,死于此地的窦建得就安葬在这里,占地200亩,高4米,成为冢。后人为纪念他,故名叫老冢。后封为…[详细]
李屯村~204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有几户李姓从外地迁来此地居住,取村名李屯。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77年成立李屯生产大…[详细]
刘寨村~205村庄
原名刘楼。明崇祯元年(1628)由于兵荒马乱将村民将村庄周围修寨墙,取名刘寨。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刘寨生产大队,属老冢…[详细]
王立中村~206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王立中由外地迁入此地定居,后人为纪念来祖,取村名王立中。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78年…[详细]
李庄村~207镇乡结合区
的一位李姓老人常年爱行善把吃的穿的施舍给穷人,后人为纪念取村名李善庄,后来演变为李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78…[详细]
柳叶村~208镇乡结合区
明万历五年(1577)从外地迁来几家姓王的,他们喜爱院中栽柳树,原称柳树王。后来演化为柳叶。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柳叶生…[详细]
代庄村~209村庄
明崇祯十七年(1628)从外地迁来姓代的人家在此定居,位于李贯河北岸,河上有一小桥,取名代桥。后桥毁改名为代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详细]
胡庄村~210村庄
胡姓迁此建村居住,后人丁兴旺,取名胡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62年成立胡庄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83年11…[详细]
李楼村~211村庄
清光绪年间原名王庄。李姓从外地迁来加之建有楼舍,后来更名为李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李楼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83…[详细]
刘屯东村~212村庄
以姓氏“刘”,以及地理方位命名。据《刘氏碑文》记载,刘氏来祖刘积善世居直隶真定府(今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年间迁到陈州北45里(古青铜馆)今老冢镇东北6…[详细]
刘屯西村~213村庄
据《刘氏碑文》记载,刘氏来祖刘积善世居直隶真定府(今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年间迁到陈州北45里(古青铜馆)今老冢镇东北6里刘家屯定居。因位于刘屯西边,故…[详细]
娄庄村~214村庄
清康熙元年(1662)娄姓从开封市通许县迁来此地定居,人丁兴旺,取名娄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娄庄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详细]
前岗村~215村庄
东汉时期,刘秀与王莽争战,王莽手下大将巨无霸在阵中死去葬于此地,称巨无冢。因落位于冢前,取名前岗。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详细]
后岗村~216村庄
东汉时期刘秀与王莽争战,王莽手下大将巨无霸在阵中死去葬于此地,称巨无冢。因落位于冢北,故取名后岗。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详细]
范港村~217村庄
清乾隆十五年(1750)范姓由明光集迁来,因该地地势较高为土岗,取名范岗。后为区分重名演变为范港。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详细]
孙洼村~218村庄
清乾隆元年(1736)孙姓几户家迁居此地居住,又因村庄附近有几处洼地,故取名为孙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孙洼生产大队,…[详细]
张楼村~219镇乡结合区
有一张姓富户携家人从外地迁来此地居住,在村内建起楼房,取名张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65年成立张楼生产大队,属…[详细]
蔡白村~220镇乡结合区
有蔡白两姓居民,因蔡白两姓世代和睦相处,故取村名为蔡白。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蔡白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83年11月…[详细]
港李村~221村庄
清康熙元年(1662)从外地搬来几家姓李的安家落户,因村南有设有港口,便取名为港李。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港李生产大队,…[详细]
樊庄村~222村庄
清康熙三年(1664)樊姓从外地迁来此地定居,后人丁兴旺,取名樊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樊庄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详细]
程楼村~223村庄
清康熙十年(1671)从聂庄迁来几户程姓人家,后在村内建起楼房,取村名程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程楼生产大队,属老冢公…[详细]
孟庄村~224村庄
清代末年,孟姓从逊母口黄岗寺迁移至此,因位于李贯河西北岸口,故取村名孟河嘴。后演变为孟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属四柳树公社…[详细]
三王村~225村庄
明隆庆年间王姓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住此地逐成村落,后人为纪念来祖取村名为三王。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四柳树公社三王生产大队。…[详细]
土楼村~226村庄
王氏兄弟四人分地而居,其中一人在村前饲养大量蛋鸡,鸡舍上下两层,用土坯砌成,取村名为土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属四柳树公社…[详细]
干张村~227村庄
张姓经过多年的演变日益兴旺,取名为干张。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建干张生产大队,属四柳树公社。1965年属大许寨公社。1976年属…[详细]
新李村~228村庄
清康熙五年(1666)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姓李的,村头有一座塔,取名塔李。清嘉庆二年(1797)由塔李迁来四户村民在该地建新村居住,取名新庄。两个村较…[详细]
王顶村~229村庄
明正德元年(1506)有一位名叫王鼎的人由外地迁来此地乐善好施,后人为了纪念他,故名为王鼎。后演变为王顶。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详细]
大沃张村~230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5)从外地迁来几户姓张的在此居住,因该地土质肥沃,且为了与小沃张区分,取名大沃张。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详细]
李凤村~231村庄
明万历五年(1577)来祖李凤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人丁兴旺,并修有寨墙,取村名为李凤寨。后更名为李凤。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详细]
张庄村~232村庄
原名为簸箕张。后因黄河泛滥灾害改变了该地地形,演变为张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80年成立张庄生产大队,属老冢公…[详细]
西许村~233村庄
明代时期许姓富户一家从大许寨搬来此地建村,取名许楼。后来姓蒋的搬来居住,发户了,大大超过了姓许的人数,又称蒋许楼。1958年为区别重名,更名为西许。1…[详细]
候庄村~234村庄
清顺治六年(1650)侯姓由外地过来居住,因人丁兴旺,取村名侯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侯庄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6…[详细]
大司村~235村庄
明洪武年间从外地迁来几户姓司的,因人丁兴旺村落较大,取村名大司。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大司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83…[详细]
拐张村~236村庄
都姓张由于村村落位于古时官道拐弯处,便起名为拐张。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拐张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83年11月更名为…[详细]
沙沃卢村~237村庄
卢姓较多,土地肥沃为沙质土,故取村名为沙沃卢。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79年成立沙沃卢生产大队,属老冢公社。198…[详细]
谢堂村~238村庄
清乾隆二十年(1755)谢姓在村内修纪念堂一座,取名为谢堂。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属老冢公社。1979年成立谢堂生产大队,属老冢…[详细]
后石村~239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石姓从外地迁此定居,因坐落位置于原石庄南,故取村名后石。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后石生产大队,属老冢…[详细]
中岗村~240村庄
东汉时期,刘秀与王莽争战,王莽手下大将巨无霸在阵中死去葬于此地,称巨无冢。后人称为中岗村。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1958年8月成立中岗生产…[详细]

地名由来:

隋代末年,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十万人占据北方,战败后,死于此地的窦建得就安葬在这里,其冢如丘,后人为纪念他,取村名老冢。

窦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是隋末割据诸侯、农民起义领袖。曾近领导河北农民起义,击杀薛世雄;称雄河北,建立夏国;攻灭宇文化及,恩抚人民。武德四年(621年),为救王世充而被李世民俘虏,同年七月于长安市斩首,时年四十九岁。人…… 窦建德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老冢镇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3年9月,老冢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老冢镇上榜。

2020年9月,老冢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老冢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老冢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老冢镇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太康县,现有耕地八万亩,人口63000人,106国道和许郸铁路穿镇而过,地理位置优越。

老冢镇历史悠久,相传隋朝末年一起义军将领战败牺牲,下葬于此,其冢如丘,故而得名。老冢地处南北通衢,自古商业发达,成为一方商品集散地。

老冢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绿豆、芝麻等,品质好、产量高。近年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镇调整了农业结构,扩大了经济作物(如花菇、平菇、银耳、板兰根、薄荷、桔梗、芦笋等食用菌、中药材和切色保健食品)的种植面积,建立了专业化生产基地。养殖业也有了突破性发展饲养品种有鸡、猪、羊、狐狸、园鱼等12个,现代化的大

+查看详细老冢镇概况>>

文化旅游:

谢安曾祖陵园

谢安曾祖陵园位于太康县城南30公里老冢镇谢家堂(谢堂)村内,占地5公倾,园内有中华谢氏陵园碑亭、松柏林等。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晋名相谢安曾祖谢缵,曾任魏国的典农

谢缵墓

谢缵墓谢缵退休后寓居洛阳,太康三年(282年)卒。在朝任博士的儿子谢衡辞官扶柩归故里,葬父于陈郡阳夏谢家堂(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自己在墓旁搭盖草屋,为父守孝三年。在此期间,素服攻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七区(老冢)。

1958年成立老冢公社。

1983年更名为老冢乡。

1987年改置老冢镇。


以下地名与老冢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