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临汝镇 | 隶属:汝州市 |
区划代码:410482103 | 代码前6位:4104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D |
长途区号:0375 | 邮政编码:467000 |
辖区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9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临南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因村委会位于临汝镇南部而得名。临汝镇村之名,肇于唐“临汝县”。唐先天元年(712)置临汝县,治于今汝阳县紫罗口下小店;贞元八年(792),刺史陆长源移…[详细] |
临北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委会位于临汝镇北部而得名。临汝镇村之名,肇于唐“临汝县”。唐先天元年(712)置临汝县,治于今汝阳县紫罗口下小店。贞元八年(792),刺史陆长源移…[详细] |
临东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委会位于临汝镇东部而得名。临汝镇村之名,肇于唐“临汝县”。唐先天元年(712)置临汝县,治于今汝阳县紫罗口下小店;贞元八年(792),刺史陆长源移…[详细] |
临西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委会位于临汝镇西部而得名。临汝镇村之名,肇于唐“临汝县”。唐先天元年(712)置临汝县,治于今汝阳县紫罗口下小店。贞元八年(792),刺史陆长源移…[详细] |
郝寨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明末郝姓自伊川县郝湾迁此,始或称郝村,之后因匪乱筑寨改称郝家寨,简称郝寨。明清属临汝里。1936年属临汝镇联保。1941年属临汝镇乡。1951年属二区…[详细] |
菜园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清初,刘、姜二姓自太康县迁此,以种菜为生,因村庄周围皆为菜园而得菜园村名。清属临汝里。1936年属临汝镇联保。1941年属临汝镇乡。1951年属二区。…[详细] |
西营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杨、李、胡三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筑寨居住。因南寨门面向汝阳县陶营乡外村西边的大土岗,故名向岗营,后谐音唤作响岗营。1958年因在临汝镇西,改称西…[详细] |
白土泉村 | ~208 | 村庄 | 清初闫姓自附近临汝镇迁此,建村于白土地,且有泉水自然涌出而得名白土泉。清属河南卫。1936年属西营联保。1941年属临汝镇乡。1951年属二区。195…[详细] |
营河村 | ~209 | 村庄 | 1976年村民从临汝镇西营村搬迁至此,因新村南临牛家河而得名营河庄。清属河南卫。1936年属西营联保。1941年属临汝镇乡。1951年属二区。1958…[详细] |
西马庄村 | ~210 | 村庄 | 崔、宁二姓始居,初名崔宁庄;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马姓自伊川县马家寨迁此,定居蓼花草地,得名蓼花村;民国时因马姓居多,得名马庄。后因重…[详细] |
冯楼村 | ~211 | 村庄 | 因村委会域内有东冯楼、西冯楼两个自然村而得名。清初冯姓自附近鳌头(今关庙)迁入,因建有楼房称冯家楼,后简称冯楼。清末部分村民西迁建村西冯楼,因居东而改…[详细] |
北王庄村 | ~212 | 村庄 |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王姓自附近王牌沟迁此,自垦自种,得名自屯,清康熙年间改名王庄,后为与附近王庄相区别,且居北,易今名。清属鳌头里。193…[详细] |
北纸坊村 | ~213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纸坊,且在汝州境内相对位置居北而得名。明初史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称史家庄。清代因史姓开办纸坊,称纸坊街,简称纸坊。清属鳌头里。193…[详细] |
北李庄村 | ~214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李庄,且在汝州境内相对位置居北而得名。明末李姓自伊川县半坡村迁此始居,得名李家庄。清中期曾名李家寨,后演变为今名。清属鳌头里。1936年属…[详细] |
关庙村 | ~215 | 村庄 | 因村委会原位于关庙(现迁至暴雨河北侧,西街自然村南)而得名。明初张、冯二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北有关爷庙而得名关庙。1956年前,村名鳌头村,…[详细] |
坡池村 | ~216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坡池而得名。村原名老庄,旧址在村北1.5千米的小山坡上。明朝年间村民迁到山坡下一块地势平整、低洼、似池的地方居住,故名坡池。明、清属鳌头里…[详细] |
小山沟村 | ~217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小山沟而得名。因村南有一小山头,名叫小山。因坐落山下沟内,故名小山沟。明清属鳌头里。1936年属东马庄联保。1941年属临汝镇乡。1951…[详细] |
东马庄村 | ~218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东马庄而得名。明洪武年间(1368-1398),焦、马二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始名焦马庄,后焦姓绝后,马姓居多,又因位居镇区东北而得名…[详细] |
武庄村 | ~219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武庄而得名。明末武姓自附近山沟迁此建村而得名武庄。明、清属孙屯里下牌。1936年属东马庄联保。1941年属临汝镇乡。1951年属二区。19…[详细] |
庙张村 | ~220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庙张而得名。明代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一户张姓人家在此修建房屋,开荒种田,并非常崇拜三官神,修建一座三官庙,故而得名庙张。明清属鳌头里。…[详细] |
北孙庄村 | ~221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孙庄,且相对位置居北而得名。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一户姓孙的人家,在此定居,后人口增多,取名孙庄。清属梁家里。1936年属官庄联保。194…[详细] |
狮子张村 | ~222 | 村庄 | 因村委会位于狮子张而得名。清初张姓在此建村,又因村民善舞狮子而得名狮子张。明、清属鳌头里。1936年属东马庄联保。1941年属临汝镇乡。1951年属二…[详细] |
东营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委会位于五里营,且在镇政府驻地以东而得名。明代倪、王二姓始居,初名倪王庄,后因距临汝镇五里,军队常在此扎营,改作五里营(据县道光《直隶汝州全志.城…[详细] |
彦张村 | ~224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委会位于彦张而得名。始名安谷庄。后王、尚、张三姓迁入,易名三姓寨;清末张姓打伤一雁,落入村中,称雁伤村,后谐音演变为彦张。清属临汝里。1936年属…[详细] |
地名由来:
临汝镇村之名,肇于唐“临汝县”。唐先天元年(712)置临汝县,治于今汝阳县紫罗口下小店;贞元八年(792),刺史陆长源移“临汝县”治于今临汝镇村,因有“临汝”之名。唐贞元八年前,临汝镇村或称李城驿,或称石壕驿。《旧唐书·地理志》“汝州临汝县”载:“先天元年置。贞元八年,以梁县西界二乡益之,兼移于石壕驿。”又宋代乐史《太平寰记》卷八《汝州》记载:废临汝县,在州西六十里,本汉梁县地。唐先天元年十二月割置,于今县西南二十里紫罗川置,以邑城南临汝水兼郡名为邑之称。至贞元八年,刺史陆长源以旧县荒残,因移于东北李城驿之侧,近当大路。周显德三年,废入梁县。其地为镇”。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临汝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临汝镇位列第960名。
2014年7月,临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汝州市辖镇。1958年设临汝镇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126.6平方公里。焦(作)枝(城)铁路、洛(阳)界(首)公路、洛(阳)南(阳)公路过境。辖临东、临西、临南、临北、郝寨、菜园、西营、东营、白土泉、彦张、侧崆庄、赵庄、东程庄、冯店、大洼、榆树园、邓禹、营河、东唐、西唐、连庄、东车坊、南王庄、武庄、小山沟、冯楼、狮子张、北孙庄、庙张、杨寨、连圪瘩、坡池、关庙、北李庄、北纸坊、北王店、西马庄等3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建材、煤炭开采和饮食服务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红薯。
文化旅游:
汝州盆窑遗址位于汝州市临汝镇北纸坊行政村盆窑自然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别为古遗址。汝州盆窑遗址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
妙水寺清河南省汝州市西部临汝镇关庙村南白云山下妙水寺的泉水宛若玉带,飞驰南下,灌溉良田万亩。这里土地肥沃,从古至今是汝州的粮棉主产地。《补修妙水寺碑记》中称赞她南襟汝水,雾露之所涌濡。北负邛
赵秉钧故居位于汝州市临汝镇临西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赵秉钧故居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志立在保安楼大门西
临东石桥位于汝州市临汝镇临东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临东石桥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志立在临东石桥东北角,向西26米至抱玉河西
崆峒山广成宫遗址位于汝州市临汝镇彦张村,年代为唐代,类别为古遗址。崆峒山广成宫遗址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志立在大门台阶下北侧,向东
历史沿革:
清属临汝里。
1936年属临汝镇联保。
1941年属临汝镇乡。
1951年属二区。
1958年临汝镇置临西、临东大队,属临汝镇公社。
1961年临汝镇置临一、临二、临三、临四大队,属临汝镇公社。
1984年临一、临二、临三、临四大队改称临一、临二、临三、临四村民委员会,临汝镇属临汝镇乡。
1986年临一、临二、临三、临四村民委员会改称临北、临东、临南、临西村民委员会,临汝镇属临汝镇乡。
1993年临汝镇乡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