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柘城县 > 牛城乡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

[移动版]
地名:牛城乡隶属柘城县
区划代码:411424207代码前6位:411424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N
长途区号:0370 邮政编码:476000
辖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万人
人口密度:约86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牛城村~201乡中心区
初名磨盘山。古时有金牛于村西隅土丘前追逐,后每至腊月,四方民众牵牤牛至此角斗赏雪,称牛斗山,后为集会,村称牛斗集、牛斗城,简称今名。1949年称牛城村…[详细]
张堂村~202村庄
明代张氏迁此定居,后建楼房,称张楼。清代兴建祠堂,更名张家堂,简称今名。1949年称张堂村公所,属远襄区。1955年称张堂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王楼寨…[详细]
袁庄村~203村庄
袁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李寨村~204村庄
明天启年间李松茂率子自今岗王镇东李口迁此,称李庄,清咸丰年间筑寨,易今名。1949年称李寨村公所,属远襄区。1955年称李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王楼…[详细]
草帽王村~205村庄
明代建村,村民擅长编织草帽辩,故名。1949年属远襄区堌堆集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堌堆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属牛城乡堌堆集高级农业…[详细]
单桥村~206村庄
明嘉靖年间单可大、单可知兄弟二人由今山东单县迁居于此,名单家庄,后与村东沟河上架一座便桥,遂称今名。1949年属远襄区大王庄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详细]
李丹村~207村庄
明代白氏建村,后筑庙堂,称白衣堂,明天启年间李丹自今慈圣镇武楼迁此,后为村中望族,遂称今名。1949年称李丹衣堂村公所,属远襄区。1955年称李丹衣堂…[详细]
田玉白村~208村庄
宋代建村,称小靳庄,元代靳氏绝嗣,明代田玉白自山西迁民至此定居,村以人名。1949年属远襄区李寨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李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梁老家村~209村庄
明代梁氏建村,称梁庄。后生齿大增,分迁四处,均以此为老家,故名。1949年属远襄区袁庄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袁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详细]
马庄村~210村庄
明代,薛氏、马氏、武氏,清代三村连为一体,因马庄马建芝在朝居官,统称今名。1949年属远襄区张堂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张堂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何堂村~211村庄
明代,何先知自山西迁此,傍破堂建村,故名。1949年属远襄区李寨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李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属牛城乡李寨高级农业…[详细]
陈楼村~213村庄
明永乐年间陈氏自今商丘县勒马集迁此建村,后发迹建楼房,称名陈楼,清咸丰年间筑寨,易今名。1949年属远襄区西王楼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西王楼…[详细]
王楼寨村~215村庄
王楼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韩庄村~217村庄
明代韩氏迁此落户定居,故名。1949年属远襄区李寨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李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属牛城乡李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详细]
药材场村~218镇乡结合区
药材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穆庄村~219村庄
明代穆氏自今邵园乡穆屯迁此,以烧窑为业,称穆窑,演变今名。1949年属远襄区陈天平村公所。1955年属王楼寨中心乡陈天平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详细]
大王村~220村庄
大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李桥村~222村庄
李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北郑村~223村庄
北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王楼村~224村庄
清代楚氏建村称楚堂。清嘉庆年间王氏自今东北10里许大王庄移此,建两层平顶楼房,遂称王平楼。清咸丰年间筑寨,易今名。1949年称王楼寨村公所,属远襄区。…[详细]
固堆村~225村庄
明代,吴氏迁此靠一土堌堆建村,称堆土岗,后相继迁入李、韩、丁、张、司、吕等氏,后逢集,李氏为望族,以其祖讳名村,易名李铁集,惯称李铁堌堆集,简称今名。…[详细]
王大刘村~226村庄
明天启年间刘氏从睢州余林村迁此,后建祠堂,称刘家堂庙。清末村民以编织妇女头上戴的网子出售,享有盛名,遂称网子刘,清光绪年间王氏迁此,更今名。1949年…[详细]
陈天平村~227村庄
明代王氏建村,后于村西建土地、关帝两座庙,又逢集市,遂称双庙集。明天启年间陈得平自今远襄镇陈楼迁此,后王氏绝嗣,村易名陈德平,演为今名。1949年称陈…[详细]
史庄村~229村庄
明中叶李氏迁此,以烧窑为业,称李窑。清雍正年间史氏自今远襄乡张庄迁此定居,后李氏绝嗣,遂易今名。1949年称史庄村公所,属远襄区。1955年称史庄初级…[详细]

地名由来:

相传,初名磨盘山。时有金牛于村西北隅土丘前追逐。后每至腊月,四方民众牵牤牛至此角斗赏雪,称牛斗山,后为集会,村称牛斗集、牛斗城,简称牛城。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牛城乡(辣椒)榜上有名。

2021年4月,牛城乡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基本介绍:

在广阔的豫东大地上,巍然屹立着一座有着千年文明的古镇――河南省柘城县牛城乡。

牛城乡地处柘城县中部,总面积58平方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据《柘城县志》记载:远古时代,这里“群岗交峙,地形壮观”。相传,牛城北门路口西有一土丘,名曰磨盘山。每年雪霁天睛之时,便有两头金牛在山下嬉戏角斗,声震数里。于是“捉金牛,逮金牛,先盖瓦房后盖楼”便成了牛城人民世代相传的传说和致富的希望。“牛斗雪震”也因此被列为柘城八景之一。如今,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废黄河、永安河斜贯南北,小沙河、仿宋沟纵穿东部,大小河渠网布全境。有耕地6万亩,五谷俱全,六畜兴旺。盛产三樱椒

+查看详细牛城乡概况>>

历史沿革:

明、清南部置睢上里、北里,北部属定平、招贤二乡。

民国初设李铁集南、李铁集西、牛斗集牌(属东北区)、八里营东牌(属西北区)。

1935年南部设牛斗城联保(属第一区),北部设第二区司洼乡联保。

1945年置田玉白保(属尚寨乡)、堌堆集保(属远襄乡)、牛斗保、郭村岗保(属牛斗乡)1950年设牛城乡属第五区(远襄)。

1954年属第八区(王楼寨区)。

1958年建牛城公社。

1984年改牛城乡。


还有1个地名与牛城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牛城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