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朗溪镇 | 隶属:印江县 |
区划代码:520625106 | 代码前6位:520625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贵D |
长途区号:0856 | 邮政编码:555200 |
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朗溪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朗溪居委会位于朗溪镇集镇所在地,现在所辖11个居民小组,4000余人,有0员23人。
--人口总数:4080人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详细] |
朗溪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朗溪村位于朗溪集镇所在地,距印江县城10公里,是通往旅游胜地梵净山、红色革命老区木黄的必经之地。全村辖10个村民组,共488户,总人口1805人,有党…[详细] |
白沙村 | ~202 | 村庄 | 白沙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0公里,素有朗溪镇“小西藏”之称,东与罗场乡两河村、坪窝村相接,西与朗溪村相连,南与孟关、大尧、川岩、张家等村接壤,…[详细] |
孟关村 | ~203 | 村庄 | 孟关村位于朗溪镇中部,距集镇中心1公里,东与白沙、朗溪相接,西与塘岸村相连,南与大尧、白沙村接壤,北与朗溪、河西村共界,303省道6公路贯穿全境。全村…[详细] |
河西村 | ~204 | 村庄 | 河西村位于朗溪集镇西北部,距集镇2公里,东与朗溪村相接,西与铁家、泡木、塘岸村相连,南昔卜村接壤,北与孟关村共界。印江河环村而过,生生不息,整个村山水…[详细] |
昔蒲村 | ~205 | 村庄 | 昔蒲村位于朗溪镇东北部,距集镇中心2公里,东与合水镇高寨村相接,西与河西村相连,南与朗溪村接壤,北与三村、甘龙村共界,303省道6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国…[详细] |
三村村 | ~206 | 村庄 | 三村村位于朗溪镇东北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合水镇新槽村相接,西与甘龙村相连,南与昔蒲村接壤,北与板溪镇勤丰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详细] |
打铁坳村 | ~207 | 村庄 | 打铁坳村国土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7亩,其中田1041亩,土366亩,辖16个村民小组,共581户2018人。打铁坳村地域广阔,是朗溪镇较…[详细] |
坪柳村 | ~208 | 村庄 | 坪柳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2公里,素有朗溪镇“水稻之乡”之称,东与坪阳村相接,西与打铁坳村相连,南与白沙村接壤,北与永义乡石前村、关寨村共界。…[详细] |
屋基坪村 | ~209 | 村庄 | 屋基坪村位于朗溪镇东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合水镇小杉木村、白元村相接,西与打铁坳村相连,南与打铁坳村接壤,北与合水镇高寨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3平方…[详细] |
坪阳村 | ~210 | 村庄 | 坪阳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5公里,素有朗溪镇“水稻之乡”之称,东与罗场乡两河村相接,西与坪柳村相连,南与白沙村接壤,北与永义乡石前村、关寨村共…[详细] |
甘龙村 | ~211 | 村庄 | 甘龙村位于朗溪镇东北部,距集镇中心10公里,东与三村相接,西与铁家村相连,南与三村、昔蒲村接壤,北与板溪镇文武村共界,朗铁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地貌以山岭…[详细] |
铁家村 | ~212 | 村庄 | 铁家村位于朗溪镇东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合水镇小杉木村、白元村相接,西与打铁坳村相连,南与打铁坳村接壤,北与合水镇高寨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3平方公…[详细] |
泡木村 | ~213 | 村庄 | 泡木村位于朗溪镇西北部,距集镇中心6公里,东与河西村相接,西与峨岭镇龙溪、贵江村相连,南与河西、塘岸村接壤,北与铁家村共界,303省道6公路贯穿全境。…[详细] |
塘岸村 | ~214 | 村庄 | 塘岸村位于朗溪镇东面,距集镇中心15公里,东与河村相接,河西村相连,南与泡木村接壤,北与峨岭镇贵江村、江家坡村共界。全村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汉成帝初年,牂牁郡守陈立灭“夜郎王兴”于此地,取“郎凄”地名以示纪念,后因“郎凄”用字不雅,改为“郎溪”。明正统三年(1438年)“郎”演化为“朗”。
基本介绍:
朗溪镇位于印江县城东,集镇中心距县城11公里,属集秀、幽、险、奇于一体的武陵第一峰——梵净山西线旅游线上的重要文化古镇。
-
历史
早在宋代就建立了印江第一个基层政权——朗溪蛮夷长官司,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朗溪镇现辖三个管理区,19个村(居)委会,135个村民组,2万1千多人口,有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苗族聚居镇。村寨多依山傍水,多茂林修竹,风光独胜。桶子院、吊脚楼极具民族特色。
该境内峰峦叠秀,谷坝相问,风光搞旅,地杰人灵。清部锻的溪水,自梵净山原始森林孕育,一路叮咚不息,自北而南,穿镇而过。集镇上下两坝田畦,阡陌交通,消雾延宕,揽几点牛在古柳,构成独特的田园
历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年),设思王县。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废思王县。
宣和三年(1121年),改置朗水洞。
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设朗溪蛮夷长官司。
正统三年(1438年),废乌罗府,朗溪蛮夷长官司改隶思南府。
清道光十年(1830年),朗溪司并入印江县。
民国中期设朗溪乡,隶属合水区。
1950年2月,仍设朗溪乡,属合水区。
1951年3月,设朗溪区,朗溪乡改隶朗溪区。
1958年8月,乡改管理区,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