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九江街道 | 隶属:松桃县 |
区划代码:520628005 | 代码前6位:520628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车牌代码:贵D |
长途区号:0856 | 邮政编码:554100 |
辖区面积:约5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7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社区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炮里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炮里村位于九江乡政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9公里,是九江乡政治文化中心。炮里村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全村辖18个自然寨,总户数444户,总人口1844人…[详细] |
前进社区 | ~002 | 镇乡结合区 | 此村系沙质土壤,四周环山,中间低平,因此名为小沙坪,与大沙坪相对应,2015年小沙坪村更名为前进村。1953年2月增设设两河乡,建立小沙坪村属大坪区。…[详细] |
地安社区 | ~003 | 镇乡结合区 | 地安村位于九江乡西南端,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共9个组17个自然寨446户1976人,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养殖、种植收入。全村自然环境条件比较差,…[详细] |
兴隆社区 | ~004 | 镇乡结合区 | 兴隆村位于九江乡西北端,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东邻小沙村,南与炮里村相接,西抵大桂村,北与永和村接壤。全村12个自然寨255户1244人,行政面积5.1…[详细] |
小桂寅社区 | ~005 | 村庄 | 原为小鬼寅。传说此地妖魔鬼怪多,命名小鬼寅。后来,为消除鬼怪,破除迷信,用其音而易其义,取桂花飘香之义,更名小桂寅。1958年11月,全县公社化社时,…[详细] |
九湖社区 | ~006 | 村庄 | 原名鬼腊沟。解放后,为破除迷信去掉“鬼”字,改名腊沟。2015年因其位于九龙湖边,由腊沟村更名为九湖村。1953年2月增设两河乡,建立腊沟村属城关(一…[详细] |
大桂寅社区 | ~007 | 村庄 | 大桂村位于九江乡西端,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东邻兴隆村,南与新红旗村相接,西抵重庆市巴家乡,北与永和村接壤。全村共19个自然寨379户1734人,国土面…[详细] |
杨柳社区 | ~008 | 村庄 | 传说有一对猫常住此地一块大岩石上,每年六月六日,猫儿成群结队于此,取名猫猫岩。2015年,因其在河边种植有杨柳,由猫猫岩村更名为杨柳村。1953年2月…[详细] |
永和社区 | ~009 | 村庄 | 永和村位于九江乡北端,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松桃县城13公里,东邻黄板乡、蓼皋镇,南与腊沟、兴隆村相接,西抵大桂村,北与重庆市巴家乡接壤。全村共18个…[详细] |
大沙坪社区 | ~010 | 村庄 | 因土壤结构均系沙石性土质,居大树较平坦的位置,故名沙坪。1952年10月随九江乡划归松桃县属一区(城关区)。1953年2月增设沙坪乡,建立大沙坪村属大…[详细] |
莫子叫社区 | ~011 | 村庄 | 解放前,村民多数以造纸为业,借水力磨纸浆时发出水磨声音,故名磨子叫。后来人们把“磨”宇通为莫,故现名莫子叫。1952年10月随九江乡划归松桃县属一区(…[详细] |
毛堰社区 | ~012 | 村庄 | 此地地势高,水源欠缺,遂开凿毛花小沟引水灌田,当地人称毛花小沟为毛堰,故名“毛堰。1958年11月,全县公社化社时,毛堰村与小桂寅村合为一个大队,名红…[详细] |
楼坪社区 | ~013 | 村庄 | 此地处在山沟之中,林茂沟深,在一较平缓的山瑾上修高大木楼晾晒衣物,这种楼叫做晒楼,此地被名为晒楼坪,人们为简便起见,改为楼坪。1958年11月,全县公…[详细] |
地名由来:
九江街道因境内有九条小溪从山涧流出,故名九江。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九江街道被贵州省林业局命名为2022年贵州省森林乡镇。
基本介绍:
九江乡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城西12公里处,乡府驻地炮里村,东临蓼皋镇,南与大坪镇接壤,西与妙隘乡相连,北与重庆市秀山县巴家乡交界。行政区域总面积5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2%,耕地面积6127亩,境内属低山丘陵地貌。
全乡原共辖13个行政村,现辖9个行政村,148个村民组,3380户,153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8人,少数民族人口136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8%。
-
经济建设
全乡主要以发展种养殖为主,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无支柱产业,属于全县极贫乡镇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乡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群众最低生活
历史沿革:
1951年11月,设九江乡,隶属原四川省秀山县梅江区。
1952年10月,九江乡划入松桃县管辖,属城关区。
1956年8月,境内高峰、稿楼、桂花划归城关镇,地耶河划归大坪场镇,土屯、烂桥村划归太平营乡。
1958年9月,改社。
1959年1月,改管理区。
1960年11月,改乡。
1961年7月,改称公社。
1984年1月,改为乡。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设独立乡。
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