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何坝镇 | 隶属:西和县 |
区划代码:621225102 | 代码前6位:621225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9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何坝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何坝村地处何坝镇川坝地区,该村以何姓居多,取名何坝村。因办公驻地在何坝村,故命名为何坝社区。2005年6月1日为西和县何坝镇何坝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鱼山村 | ~200 | 村庄 | 相传有外地鱼氏一家人落荒此地,后子孙繁衍,定居此地,得名鱼山村。建国至1979年为大鱼大队,1979年将大鱼大队分为大石、鱼山、杨窑三个大队,1983…[详细] |
安家峪村 | ~201 | 村庄 | 据该村老人叙述,村内最早只有安姓一家,该地土壤肥沃,其他姓氏也纷纷搬来居住,后安家家道中落,子孙有搬至安赵村居住和搬迁至外地两种说法。但安家峪村名一直…[详细] |
刘集村 | ~202 | 村庄 | 刘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草坪村 | ~203 | 村庄 | 清朝乾隆年间,西和县南关张家搬迁此地,开垦荒滩种田居住,得名草坪村。建国时期,称草坪村,1958年属于何坝公社黄江大队,1978年分为黄江、草坪、杨付…[详细] |
黄江村 | ~204 | 村庄 | 该地旧称西江,明朝末年,有一黄姓族人在此居住,开垦农田千亩,雇佣多人耕作,黄姓族人发达后搬往外地,黄江坝因此得名。民国时期,称黄江坝,1958年属于西…[详细] |
蔺集村 | ~205 | 村庄 | 因村内以蔺姓为主,得名蔺集村。建国时期,称蔺集村,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李宋大队,1978年分为蔺集、李山、宋坝三个大队,1983年称蔺集村村民…[详细] |
张杜村 | ~208 | 村庄 | 因村内有张、杜两大姓而得名。建国至1979年为南峪大队,1979年将南峪大队分为张杜、符山、南义、李河四个大队,1983年更名张杜村属何坝乡,2004…[详细] |
乔集村 | ~212 | 村庄 | 因当地乔姓人具多而得名。建国至1979年为乔集大队,1983年设乡为何坝乡乔集村,2004年撤乡改镇属何坝镇沿用至今。…[详细] |
何坝村 | ~213 | 镇中心区 | 何坝村地处何坝镇川坝地区,该村以何姓居多,取名何坝村。民国时期,称何家坝,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何坝大队,1983年改为何坝村村民委员属何坝乡,…[详细] |
马寨村 | ~214 | 村庄 | 相明清时期,有一马姓商人路此地,看到这里地大物博,物产丰厚,便定居于此,勤勤垦垦,发家致业,家中雇佣长工多人。不幸的是马姓商人膝下无子女,有一郭姓长工…[详细] |
北沟里村 | ~215 | 村庄 | 北沟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范寨村 | ~217 | 村庄 | 相清朝期间,该村有一范姓家族,家业殷实,为人敦厚,后因家庭变故,携家家眷远走他乡,后同村人为感念其为人,范寨村名沿用至今。民国时期,称范旗寨,1958…[详细] |
强沟村 | ~218 | 村庄 | 该村位于何坝镇北片的一个小山沟,村内以姓氏以强姓为主,故名。民国时期,称强家沟,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强郑大队,1979年撤销强郑大队,设立强沟…[详细] |
郑沟村 | ~219 | 村庄 | 该村位于何坝镇北片的一个小山沟,村内以姓氏以郑姓为主,故名。民国时期,称郑家沟,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强郑大队,1979年撤销强郑大队,设立强沟…[详细] |
麦川村 | ~221 | 村庄 | 相很久以前的一年,因天灾导致小麦颗粒无收,次年无法下种,有一智者动员村民,在较为平坦的川坝地以麦衣下种,结果次年小麦大丰收,得名麦衣川村,后更名麦川村…[详细] |
杨窑村 | ~225 | 村庄 | 相传有杨氏一家人在该村钻窑而居,后子孙繁衍,定居此地,得名杨尧村。建国至1979年为大鱼大队,1979年将大鱼大队分为大石、鱼山、杨窑三个大队,198…[详细] |
大石村 | ~226 | 村庄 | 该村座北向南,由三面石山环抱而得名。民国时期称大石头湾,建国至1979年为大鱼大队,1979年将大鱼大队分为大石、鱼山、杨窑三个大队,1983年更名大…[详细] |
三歧村 | ~227 | 村庄 | 三歧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宋村 | ~228 | 村庄 | 该村由李山、宋坝两个自然村组成,得名李宋村。建国时期,称李山村、宋坝村,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李宋大队,1978年分为蔺集、李山、宋坝三个大队,…[详细] |
南义村 | ~229 | 村庄 | 因南峪河流经此村,得名南峪村,后更名为南义村。建国至1979年为南峪大队,1979年将南峪大队分为张杜、符山、南义、李河四个大队,1983年更名南义村…[详细] |
野麻村 | ~230 | 村庄 | 相明清时期是洛峪通往河口的关口,旧称野马关,后更名野麻坡。建国时期,称野麻坡,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河口大队,1978年分为河口、野麻、柴石三个…[详细] |
河口村 | ~231 | 村庄 | 河口河流经此地,突然急转,形成了一片宽阔的川坝地,后来居住的人一多,形成了村落,得名河口村。建国时期,称河口村,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河口大队,…[详细] |
刘沟村 | ~232 | 村庄 | 该村住河口河上游河道两侧,村内以刘姓为主,得名刘沟村。建国时期,称刘沟村,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刘沟大队,1978年分为刘沟、大池两个大队,19…[详细] |
大池村 | ~233 | 村庄 | 该村傍山而居,在半山腰有一天池,水质优良,当地人称爷池,得名大池村。建国时期,称大池村,1958年属于何坝公社刘沟大队,1978年分为刘沟、大池两个大…[详细] |
李子坪村 | ~234 | 村庄 | 本村以李姓为主,得名李子坪。民国时期,称李子坪,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李子坪大队,1978年分为李子坪、草坝两大队,1983年设立河口乡,分为李…[详细] |
铁古村 | ~235 | 村庄 | 据南北朝后期,观音菩萨在西峪镇白雀修行,在前住香山途中,行经此地,休息束装时,不慎将一油瓶打翻,遂用金属将油瓶箍好,旧称铁箍瓶,后更名为铁鼓坪。民国时…[详细] |
杨付村 | ~236 | 村庄 | 该村以梁为界分成了两个自然村杨家沟和付家沟,以杨、付两个姓氏为主,得名杨付村。建国时期,称杨付村,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黄江大队,1978年分为…[详细] |
冯茂村 | ~237 | 村庄 | 该村由冯家山和红茂峪两个自然村组成,得名冯茂村。民国时期,称冯家山、红茂峪,1958年属于西和县何坝公社铁鼓大队,1978年分为铁鼓、红茂、冯山三个大…[详细] |
柴石村 | ~238 | 村庄 | 旧称王家台,建国后更名为柴石村。建国时期,称柴石村,1958年属于何坝公社河口大队,1978年分为河口、野麻、柴石三个大队,1983年设立河口乡,将河…[详细] |
地名由来:
以政府驻地何坝村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何坝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4年7月,何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何坝镇地处西和县城南部,总土地面积8.65万亩,总耕地面积3.44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平均气温8℃,全年无霜期17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438户,乡镇总人口31836人,乡镇从业人员17812人。
六通情况:2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5个村通自来水,1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31所,教师236人,在校学生8659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1人,病床20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24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138公顷,粮食总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西江乡。
1949年后,首置何坝乡。
1955年5月,设何坝区。
1958年8月,撤销何坝区,改设何坝公社。
1983年12月,复为何坝乡。
2004年7月,撤何坝乡,改为何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