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董志镇 | 隶属:西峰区 |
区划代码:621002101 | 代码前6位:6210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M |
长途区号:0934 | 邮政编码:745000 |
辖区面积:约14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6万人 |
人口密度:25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董志村 | ~200 | 主城区 | 宋、金时正史即有董志镇,明嘉靖《庆阳府志》称董志镇“乃四通八达、贸易辐辏之地”,董志村因董志镇得名,或反之。董志村委会成立于1958年,1983年改设…[详细] |
崔沟村 | ~201 | 村庄 | 原名崔苟,因村内居民以崔姓和苟姓居多,故名。崔沟村委会成立于与1960年,1966年改为红星,1972年恢复旧称,1983年改设崔沟村委会至今。…[详细] |
寺里田村 | ~202 | 村庄 | 该村原有一古寺,由田姓人家供奉寺庙,故名。寺里田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69年改为永丰,1983年改设寺里田村委会至今。…[详细] |
郭堡村 | ~203 | 村庄 | 该自然村原有一处郭姓人家所建堡子,故名。郭堡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68年改为胜利,1973年恢复原名,1983年改设郭堡村委会至今。…[详细] |
北门村 | ~204 | 城乡结合区 | 原董志城有东南西北四门,该村因地处原董志城北门,故名。北门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83年改设北门村委会至今。…[详细] |
周岭村 | ~205 | 城乡结合区 | 据载,该村原地貌呈沟岭状,岭南、岭北均居住周姓人家,故名。周岭村委会成立于1958年,1966年改为红旗,1983年改设周岭村委会至今。…[详细] |
南庙村 | ~206 | 村庄 | 因地处董志新城南部原天庆寺南,故名。南庙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83改设南庙村委会至今。…[详细] |
周庄村 | ~207 | 村庄 | 该村建村时村内有周姓大户人家,故名。1983年改设周庄村委会至今。…[详细] |
冯堡村 | ~208 | 村庄 | 据载,曾有冯姓人家在此筑有一堡子以抵御土匪,故名。冯堡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66年改为旭东,1973年恢复旧称,1983年改设冯堡村委会至今。…[详细] |
南庄村 | ~209 | 村庄 | 据载,宋代有孙姓人家由现镇原县上肖迁至此地分两处建村,因该自然村地处南部,故名。1983年改设村委会,2005年与南庄村委会后于庄子洼村委会合并,仍称…[详细] |
野林村 | ~210 | 村庄 | 清朝同治年间,陕西回民暴乱,欲将董志原汉族村民赶净杀绝,唯有金姓两兄弟存活,分别居住新庄和老庄,新庄所在地因原有一片野生森林,故后更名野林。野林村委会…[详细] |
罗杭村 | ~211 | 村庄 | 因村内居民以罗姓和杭姓居多,故名。罗杭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66年曾改为永红,1983改设罗杭村委会至今。…[详细] |
庄头村 | ~212 | 村庄 | 与罗杭村分设前因地处村头故名庄头,因村民委员会坐落于此,故名。庄头村委会成立于1980年,1980年之前属罗杭村,1980年改设庄头村委会至今。…[详细] |
胡同赵村 | ~213 | 村庄 | 很早之前有几乎赵姓人家在此胡同居住而得名,1969年曾改为东方红,1972年恢复胡同赵,沿用至今。胡同赵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69年曾改为东方红…[详细] |
吴庄村 | ~214 | 村庄 | 此庄头多住吴氏人家,故称吴庄。吴庄村委会成立于1961年,1969年曾改为卫星大队,1972年恢复吴庄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设吴庄村委会至今。…[详细] |
田畔村 | ~215 | 村庄 | 该村地处塬边沟畔,因村内居民以田姓居多,故名。田畔村委会原属李岭村管辖,1979年成立公社时,从李岭大队分出田畔大队,1983年改设田畔村委会。…[详细] |
八年村 | ~216 | 村庄 | 明洪武八年,有张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此地,故称八年张,后改名八年,因村民委员会坐落于此,故名。1949年成立互助组,1961年改成立联社,1…[详细] |
六年村 | ~217 | 村庄 | 明洪武六年,有张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此地,故称六年张,后改名六年沿用至今。六年村委会解放前属六秦乡,1949年后成立互助组,1964年改成立…[详细] |
陈户村 | ~218 | 村庄 | 很久以前,有陈,扈两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名。陈户村委会成立于1958年,1961年分为陈户,曹庄两个大队,1964年合并为陈户大队,1969年改为红卫大…[详细] |
地名由来:
董志镇因镇人民政府驻董志村而得名。相传此地原住董氏人家,为抗衡外患立志筑起了城堡,故得名。
基本介绍:
董志乡位于董志原腹地,总面积140.40平方公里,耕地10.34万亩。辖14个行政村,35605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西烟、东果、沿路兴企、畜牧并重”的新格局。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果品、烤烟、黄花菜等。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百门程控电话全面开通,城郊型经济逐步形成。沿吴凤公路的乡镇企业开发区日臻完善。生产的复合肥、砖瓦、建材、针织品等产品远销区内外。
历史源远流长,旅游景点主要有甘肃四大石窟之一的庆阳北石窟寺和小崆峒等。
文化旅游:
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位于西峰区城南9公里的董志镇境内。现为国家AA级景区。原名小崆峒,因山势如凤凰卧巢状,故名凤凰山;又因山上建有无量大殿,是西峰区最大的道教宫观,故又有无量山之称。其山势形
陇东民俗博物馆陇东民俗博物馆地处西峰南郊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风景旅游区,是庆阳唯一的一个专门搜集、整理、挖掘、陈列陇东民俗文物的机构。展览馆建设突出了当地传统的地坑院式民居风格,由十八孔窑洞组
石道坡遗址位于董志镇南庄行政村寺沟自然村蒲河东岸的石崖上。现存石道长300多米,宽4米。石道上有一条深3厘米,宽20厘米的车辙。顺石道盘坡而上,有一条宽7米多的道路,长达4000米。沿石道而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属平凉府镇原县。
清朝时期,属泾州镇原县。
同治年间,设立董志分县。
民国元年(1912年),属庆阳县。
民国三十八辏�1949年)7月西峰解放,设立董志行政区,归庆阳县。
1958年,设董志乡,同年改董志公社。
1983年,改董志乡。
1985年,划归西峰市。
2002年12月,董志乡改镇,属西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