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蒲池乡 | 隶属:武都区 |
区划代码:621202203 | 代码前6位:6212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辖区面积:约11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5万人 |
人口密度:1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杨家边村 | ~200 | 村庄 | 杨家边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乱安子村 | ~201 | 村庄 | 乱安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家沟村 | ~202 | 村庄 | 杨家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湾里村 | ~203 | 村庄 | 以村庄坐落于山湾里得名。1950年设蒲池乡湾里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高家村管理区湾里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公社湾里大队,1983年复设蒲池乡…[详细] |
麻湾村 | ~205 | 村庄 | 此地曾种植成片大麻,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蒲池乡麻湾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高家村管理区麻湾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民公社麻湾大队。1…[详细] |
木竹年村 | ~206 | 村庄 | 木竹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家年村 | ~207 | 村庄 | 马家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珍咀村 | ~208 | 村庄 | 因居名多居住于珍珠山山咀上,故名。1950年设蒲池乡大珍咀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高家村管理区大珍咀生产队。1961年设蒲池公社大珍咀大队。19…[详细] |
张庄村 | ~209 | 村庄 | 因此村落以张姓人居多,故而命名为张庄村。1950年建政时为康县平洛区龙坝乡张家庄村。1955年组建白果树初级社,后转为张家庄高级社。1956年随龙坝乡…[详细] |
坪儿上村 | ~210 | 村庄 | 因此村以前有一块坪地而的得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石板乡坪儿上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坪儿管理区坪儿上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民公社坪儿上…[详细] |
汪家坝村 | ~211 | 村庄 | 因此地大多数居民都姓汪,故而得名汪家坝村。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石板乡汪家坝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坪儿管理区汪家坝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详细] |
沟底里村 | ~212 | 村庄 | 因相对位置靠下,且居住村民以巩姓为主,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板桥乡下巩家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坪儿管理区下巩家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详细] |
下巩家村 | ~213 | 村庄 | 因此村落以巩姓人士居多,故而命名为上巩家村。1950年建政时为板桥乡上巩家村。1958年并入汉林公社,为唐坪管理区上巩家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公社上…[详细] |
上巩家村 | ~214 | 村庄 | 上巩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乔沟村 | ~215 | 村庄 | 小乔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杜塄村 | ~216 | 村庄 | 因此处村落杜姓人居多,且居住在塄坎上,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蒲池乡杜家塄行政村,合作化时组建杜家塄初级社,后转为杨边高级社,公社化时为两水公社…[详细] |
尚家山村 | ~217 | 村庄 | 因此地尚姓人居多,且又居住在山上,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石板乡尚家山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坪儿管理区下巩家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民…[详细] |
黑松坪村 | ~219 | 村庄 | 居住地在很久以前松树比较多,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蒲池乡黑松坪村,1961年分设蒲池公社黑松坪生产队,1983年复设蒲池乡黑松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陈家山村 | ~220 | 村庄 | 因此地陈姓人居多,且又居住在山上,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蒲池乡陈家山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陈家山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公社陈家山大队。19…[详细] |
王家坪村 | ~221 | 村庄 | 因此处村落王姓人居多,且居住在山坪上,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蒲池乡王家坪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王家坪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民公社王…[详细] |
下坝村 | ~222 | 乡中心区 | 因相对位置靠下,且居住于河坝,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蒲池乡下坝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下坝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民公社下坝大队。19…[详细] |
高家村 | ~223 | 乡中心区 | 因此村落高姓人士居多,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蒲池乡高家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高家村管理区高家村大队。1961年为蒲池公社高家大队。19…[详细] |
咀台上村 | ~224 | 乡中心区 | 居民居住于小河流交汇处山咀上,故名。1950年建政时属两水区蒲池乡高家村行政村,合作化时组建为高家村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家村高级社,1958年公社…[详细] |
土桥山村 | ~225 | 村庄 | 此村落以筑土桥而得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蒲池乡土桥山村”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土桥山大队。1961年为蒲池公社土桥山大队。1983年改为蒲池乡…[详细] |
石塄岗村 | ~226 | 村庄 | 因居住地在石山上并且塄坎多,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石板乡石塄岗村。1958年为两水公社坪儿管理区石塄岗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民公社石塄岗大…[详细] |
地名由来:
蒲池乡因乡政府驻地山坡上有池塘且长满蒲公英草而得名。
基本介绍:
武都县辖乡。1950年设蒲池乡,1958年并入两水公社,1961年分设蒲池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距县城25公里。面积118.3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接212国道。辖高家村、乱鞍子、杨沟、马家垭、湾里、张庄、嘴台上、下坝、陈家山、木竹垭、土桥山、塄里、麻湾、汪家坝、坪儿上、石塄岗、黑松坪、社窠里、尚家山、杨家边、小荞沟,杜塄、上巩家、下巩家、沟底里、王家坪、大珍嘴2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盛产当归、胡麻、油菜子等。
历史沿革:
清末,属两水里。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后两水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后两水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蒲池乡。
1950年7月,建蒲池、板桥、石板乡,属两水区。
1953年1月,蒲池、蜂园、板桥、石板乡合并为蒲池乡。
1958年10月,蒲池乡改为蒲池公社;同年11月,并入两水公社。
1961年6月,高家村、坪儿上管理区合并为蒲池公社。
1983年12月,蒲池公社改蒲池乡。
红芪:又名红兰芪,产于甘肃省,为多序岩黄芪的根,产量较大,最早种于武都县光明乡。身长条直,质地密实,粉性足,甜度高。红芪是黄芪的一种,为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陇南红芪以武都区安化和宕昌县将台一带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