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门畲族乡 | 隶属:霞浦县 |
区划代码:350921201 | 代码前6位:35092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闽J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辖区面积:约14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万人 |
人口密度:约15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水门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因古时此地为肖姓居住,在东向有一石门,石门下有一水坑,最先名肖坑门。肖姓败后又名瑞坑门,后人以谐音叫石门坑,因屡次遭火灾,改为水门,以水克火之意,故名…[详细] |
玉山村 | ~202 | 村庄 | 据说山上有原有许多晶莹剔透的石头,如同玉,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详细] |
大浿村 | ~203 | 村庄 | 因村门前有条大水浿,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大浿生产大队。19…[详细] |
承天村 | ~204 | 村庄 | 因村前有一田靠天水,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承天生产大队。19…[详细] |
八斗坵村 | ~205 | 村庄 | 因村前有丘田八斗,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八斗丘生产大队。19…[详细] |
桥头村 | ~206 | 村庄 | 因进村路有一座花岗石小桥,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桥头生产大队…[详细] |
大洋村 | ~207 | 村庄 | 因取大坪和王家洋两村各取一字,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大洋生产…[详细] |
芦阳村 | ~208 | 村庄 | 因此地村前盛产芦竹,而村后处于高山,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芦…[详细] |
武坪村 | ~209 | 村庄 | 因从前此地有个小水湖,经长期山土淤积逐步变小、浅,后人加之人工堆积,变更平地,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详细] |
百笕村 | ~210 | 村庄 | 因古时傅家迁居于此地时,用毛竹百条引水到村里,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详细] |
湖里村 | ~211 | 村庄 | 因村有个山窝似湖,住房建在湖中,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湖里生…[详细] |
里洋村 | ~212 | 村庄 | 因外有一个大洋于里有一个小洋,取名里洋。清康熙其间叫里洋仔,后人就将仔字取掉,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详细] |
半岭村 | ~213 | 村庄 | 因村处武坪至牙城大岭的花岗岩石岭的一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详细] |
七斗岔村 | ~214 | 村庄 | 因七斗田位于岔门,故名。1966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七斗岔生产大队。19…[详细] |
大平村 | ~215 | 村庄 | 大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茶岗村 | ~216 | 村庄 | 因村委会驻茶岗,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茶岗生产大队。1984…[详细] |
长湖村 | ~217 | 村庄 | 因取所属长坑、湖头两村名首字,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长湖生产…[详细] |
上洋村 | ~218 | 村庄 | 因村上有一片田洋,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上洋生产大队。198…[详细] |
小竹湾村 | ~219 | 村庄 | 因取小坡、步竹、大湾三村个一字作为村委会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详细] |
水井头村 | ~220 | 村庄 | 因村建在水井上方,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水井头生产大队。19…[详细] |
高盘村 | ~221 | 村庄 | 因所在地地势较高,像盘踞在山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高盘生…[详细] |
墩后村 | ~222 | 村庄 | 因村前向有一山墩,房建在墩后面,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墩后生…[详细] |
青岙村 | ~223 | 村庄 | 因古时此地是海岸,住居地是个较深的港澳,迁村时取名深澳,后谐音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
地名由来:
原称石门坑,因屡次遭火灾,改为水门。有以水克火之意,又因村民多数为畲族。故名。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水门畲族乡被命名为2023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霞浦县辖乡。1958年设水门公社,1984年改水门畲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1.8公里。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2.3万。省道沙吕段过境。辖水门、青岙、墩后、茶岗、高盘、芦阳、大洋、武坪、里洋、半岭、湖里、桥头、承天、八斗丘、水井头、小竹湾、长湖、上洋、玉山、百笕、大浿、大平、七斗岔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杉木、杂木。
历史沿革:
宋代,境域分属劝儒乡擢秀里、柘阳里。
元至清光绪年间,境域分属二都、三都、四都、二十八都。
1936年,隶属第二区。
1958年设水门公社。
1961年5月,水门公社改为水门区。
1966年10月,水门区改为水门公社。
1984年水门公社改为水门乡。
1985年水门乡改为水门畲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