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桥镇 | 隶属:古田县 |
区划代码:350922102 | 代码前6位:35092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闽J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辖区面积:约2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2万人 |
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大桥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旧时建有大型桥梁,故名。1949年属第四区公所,1958年设大桥公社大桥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大桥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沂洋村 | ~202 | 村庄 | 大桥镇沂洋村地处翠屏湖畔,是全县库区重点移民村之一,距镇区4公里。全村总户数530户,总人口2060人,耕地面积1336亩,山地面积8800亩。村集体…[详细] |
苍岩村 | ~203 | 村庄 | 因位于苍青的岩石山前,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苍岩村,1958年立大桥公社苍岩村,1984年改为大桥镇苍岩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瑞岩村 | ~204 | 村庄 | 因开村时背后有一石坡,故名。1949年属第四区(横洋)瑞岩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瑞岩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瑞岩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沽洋村 | ~205 | 村庄 | 沽洋村地处翠屏湖畔,位于古宁路沿线,距镇所在地7公里,属库区移民村,辖沽洋、天坪窟、金鸡岭等3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72户,763人,其中大中专文化程度…[详细] |
金坑里村 | ~206 | 村庄 | 相传明朝时,在山坑下山开采金矿,故名。于1993年从沽洋分出,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洋中村 | ~207 | 村庄 | 因位于洋田之中,故名。1949年属第四区洋中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洋中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洋中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横洋村 | ~208 | 村庄 | 大桥镇横洋村是库区移民村,位于大桥镇西南部,海拔约440米,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古田县城关23公里,全村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共387户1380多人…[详细] |
中村村 | ~209 | 村庄 | 中村村地处福古线、临水宫所在地,交通便利,全村人口1468人,355户。山地面积2400亩,耕地面积1240亩。年固定村财收入约2万元。近年来,该村立…[详细] |
钱厝村 | ~210 | 村庄 | 因居民皆姓钱,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钱厝村,1958年成立大桥公社钱厝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钱厝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坑头村 | ~211 | 村庄 | 因位于坑上端故取名“坑头”,故名。原属钱厝大队,1984年独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潘厝村 | ~212 | 村庄 | 因居民都姓“潘”,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公所潘厝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潘厝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潘厝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周厝村 | ~213 | 村庄 | 因本村居民姓“周”,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公所周厝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周厝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周厝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银场村 | ~214 | 村庄 | 因原有银矿,设有炼银场,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银场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银场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银场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梅坪村 | ~215 | 村庄 | 因祖宗落基时,此地一块坪,只有一株梅树,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梅坪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梅坪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梅坪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高洋村 | ~216 | 村庄 | 因地处高山田洋,故名。1949年后属第四区,设第四区高洋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高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高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潮洋村 | ~217 | 村庄 | 因传说祖先开幕时村尾石门峡每晚都能合拢使水涨潮,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潮洋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潮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潮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详细] |
双桥村 | ~218 | 村庄 | 因位于高山溪多的林中,林中架有两座桥梁,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双桥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双桥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双桥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石步坑村 | ~219 | 村庄 | 因村前一步就是坑,又“一”与“石”方言同音,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石步坑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石步坑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石步坑村委会。历史沿…[详细] |
丘地村 | ~220 | 村庄 | 大桥镇丘地村距镇区10公里,全村总户数153户,总人口710人,在外华侨3000多人,是重点华侨村和革命老区村,耕地面积750亩,山地面积2680亩,…[详细] |
兰坦村 | ~221 | 村庄 | 因虽居山区但地势平坦,而且森林资源丰富,因“林”与“兰”方言同音,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兰坦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兰坦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兰…[详细] |
隆德洋村 | ~222 | 村庄 | 因村民意指兴隆品德似田洋一般宽广,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隆德洋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隆德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隆德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常洋村 | ~223 | 村庄 | 因有片较长的田洋故转名为常洋,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常洋乡,1958年设大桥公社常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常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葛藤湾村 | ~224 | 村庄 | 因地处山湾特产葛藤,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葛藤湾村,1958年属大桥公社常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葛藤湾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下珍山村 | ~225 | 村庄 | 因位于珍山片村下侧,故名。1949年属四区,1958年设大桥公社珍山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上珍山村 | ~226 | 村庄 | 因位于珍山片村上侧,故名。1949年设上珍山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珍山大队,1997年设立上珍山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澄洋村 | ~227 | 村庄 | 因以大籐跨溪河,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横洋)澄洋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澄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澄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岭南村 | ~228 | 村庄 | 因位于横洋岭南端,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岭南乡,1958年设大桥公社岭南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岭南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张洋村 | ~229 | 村庄 | 因由张氏始居此村,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张洋村,1958年立大桥公社张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张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牛峰村 | ~230 | 村庄 | 以驻地村牛头岭,有一山峰,故名。1949年设横洋区牛峰村,1958年立大桥公社牛峰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牛峰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横坑村 | ~231 | 村庄 | 因地处高山俗称“灯马挂壁”,村中有条横隔,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横洋)横坑村,1958年立大桥公社横坑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横坑村委会。历史沿…[详细] |
明洋村 | ~232 | 村庄 | 因位于山区小平原,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明洋村,1958年立大桥公社明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明洋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广胜村 | ~233 | 村庄 | 因原住户分散,姓氏多,有个寺院,取名“广胜”,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广胜村,1958年立大桥公社广胜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广胜村委会。历史沿用至…[详细] |
筹洋村 | ~234 | 村庄 | 因地处狭小田洋中,取名为小洋,后来以开荒种甘薯过生活,所以名土洋。但在百余年的奋斗下,终于在土洋边环山种植毛竹,万古长青,即由“竹”与“寿”合称“筹”…[详细] |
门里村 | ~235 | 村庄 | 因前两山似门,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门里村,1958年属大桥公社张洋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门里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
溪源里村 | ~236 | 村庄 | 大桥镇溪源里少数民族村成立于2001年4月,距镇区7公里,全村总户数132户,总人口530人,其中男273人,女257人 ,畲族320人,耕地面积35…[详细] |
地名由来:
旧时镇驻地所在的村落建有大型桥梁,故名。
荣誉排行:
2024年2月,大桥镇被确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对象。
基本介绍:
古田县辖镇。1958年设大桥公社,1983年建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4.2万。为福古、宁古、大镇公路的交叉点。辖大桥、沜洋、苍岩、瑞岩、沽洋、洋中、横洋、中村、钱厝、坑头、潘厝、周厝、银场、梅坪、高洋、潮洋、双桥、石步坑、坵地、兰坦、隆德洋、常洋、葛藤湾、珍山、澄洋、岭南、门里、张洋、牛峰、横坑、广胜、筹洋、明洋、金坑里3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造纸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大豆,兼产水蜜桃、柿子、油柰、食用菌。境内有著名的游览胜地临水官。
区位概况
大桥镇地属福建省宁德市,位于古田县中部,全镇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万亩,林地
历史沿革:
1949年设四区(横洋),1958年设大桥公社,1984年又改为大桥镇人民政府。
历史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