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天津市 > 武清区 > 东马圈镇

天津市武清区东马圈镇历史沿革

[移动版]

据考古发掘,自新石器时代起,东马圈周边地区即有人类活动遗迹。

境内最早的考古发现为辽元时期村落遗址,分别为董标垡、小蘑菇屯、半城遗址。

由此可见,至少在辽元时期,东马圈境内既有村落形成,距今已一千多年。

自辽代起,境内曾经历六次徙民迁入。

明朝洪武初年以后,各路移民来此定居,依河建村,凭马房、马圈立户。

清末东马圈只有几十户人家,到光绪七年(1881年)境内已有13个村,533户人家,旗粮地13700000平方米。

庙宇34座,学堂17个,街道26条,井81口。

呈现出村村有街道,村村有水井,村村有庙宇,村村有学堂的初步繁荣景象。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京山铁路天津段通车后,因紧靠落垡车站,经济日渐繁荣,人口逐年增多。

1914年武清县属京兆特别区,境域随之归属。

1928年撤销京兆尹公署。

武清隶属河北省,缺列一等县,境域随之归属。

1934年,武清县设八区,辖369个自治乡。

因东马圈紧临京山铁路,相对繁华,设为乡置。

1953年县实行区、乡两级建制,东马圈区下辖11乡,39个村。

1957年,撤区并乡,十一区改为东马圈乡。

1958年,东马圈乡和豆张庄乡合并,改为东马圈人民公社。

1968年东马圈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

1995年5月1日,经天津市民政局批准,东马圈镇撤乡建镇,改称东马圈镇,名称沿用至今。